天然气浅冷回收装置工艺优化
【摘要】:
本文以某套天然气浅冷回收装置为研究对象,运用HYSIM烃类工艺模拟软件,对其进行了工艺参数及流程的优化。研究过程中以单位丙烷以上组分的能耗最低为优化目标,膨胀机增压机端的出口压力、蒸发器出口温度为优化变量,轻烃中乙烷以下组分的含量及设备操作参数限制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优化问题模型,针对本装置没有分馏单元的特点,改变了过去普遍以稳定轻烃的质量标准作为约束条件的做法。在运用HYSIM对轻烃浅冷回收装置进行模拟的基础上,讨论了优化变量对目标组分的回收量、能耗以及单位丙烷以上组分能耗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原料气的轻重程度不同对最优工艺参数的影响。通过对所研究装置进行工艺技术分析,重新组织了工艺流程。
对不同组成原料气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重原料组成时,装置的操作压力可适当降低;轻原料组成时,适当提高装置的操作压力可使轻烃的收率达到最大,实现以最小的能耗获得最大的丙烷以上组分收率这一优化目标。针对系统提供冷量不足这一问题,合理组织了工艺流程,充分回收了装置外输干气的剩余冷量,实现丙烷以上组分收率较大幅度的增长。
|
|
|
|
1 |
丰大成,张雄辉,樊玉光;4L-28/0.5-8型石油气压缩机的升压改造[J];压缩机技术;2000年01期 |
2 |
王健;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方向及新技术探讨[J];天然气与石油;2003年02期 |
3 |
王东芳;制冷工艺用于轻烃回收装置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5期 |
4 |
李毅成;热声技术用于零散气轻烃回收工艺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5期 |
5 |
刘顺剑;诸林;陈国森;万征平;陈东丽;;天然气冷油吸收法轻烃回收工艺[J];四川化工;2010年03期 |
6 |
李宗林;状态方程法恒压热容偏差函数的推导[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87年04期 |
7 |
朱建芳;钱伯章;;炼油、石油化工轻烃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进展(上)[J];石油化工;1993年07期 |
8 |
赵学波;轻烃回收装置DHX工艺研究(Ⅰ)──原料适应性[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
9 |
金侠杰,林财兴;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11期 |
10 |
李士富;蔺亚梅;;从LNG中回收乙烯原料[J];天然气工业;2008年05期 |
11 |
孙德胜;;膜技术在轻烃回收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设计;2009年03期 |
12 |
童立志;李少军;刘洪杰;贾琴芳;朱汉兵;;冷凝分离法轻烃回收工艺影响C_3~+收率因素系统分析[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0年01期 |
13 |
王学新;;GDSRK方程解压缩系数方法探讨[J];天然气工业;1991年06期 |
14 |
唐晓东,诸林,杨世珖,陈智华,张小川;提高油气田轻烃回收率的途径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9年04期 |
15 |
陈飞,燕继勇,李凤春;应用气提原油稳定工艺提高轻烃回收率[J];油气储运;2001年04期 |
16 |
熊昕东,袁宗明;SHBWR状态方程及活度系数模型在轻烃回收模拟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7 |
张邕生;;对胜利油田原油稳定的几点认识[J];石油规划设计;1991年02期 |
18 |
蒋洪,朱聪;膨胀制冷轻烃回收工艺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9年02期 |
19 |
郝栩;董根全;白亮;徐元源;李永旺;;含低碳烃气体的低温及常温油吸收工艺的模拟分析[J];日用化学工业;2009年05期 |
20 |
李士富;长庆油田油气集输技术的发展[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