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密度波理论的油水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

聂向斌  
【摘要】: 注水开发油田的油井中普遍存在油水两相流动,油水两相流测量问题是油水两相产出剖面技术的关键。通常油水两相流测量主要是通过总流量和持率的测量组合来完成的,目前在总流量的测量中主要使用的是涡轮流量计,由于涡轮流量计具有可动部件使其在流体特性复杂多变的恶劣井条件下的响应呈非线性变化规律,影响测量精度,此外,普遍采用的集流型测试仪器在高产井及含水率高的油井中使用也遇到困难,为此,一种新型的适合非集流型点测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亟待发展和推广。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以开发新的油水两相流测试仪器为目标,进行先期的测量理论探索,试图从原理上改进油水两相流测井方法和工艺,实现利用同种电学敏感原理同时完成持率和总流量的测量,推动油水两相流测井技术的发展。论文首先研究了与测量特性有关的油水两相流流型问题,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和密度波理论分别得到了流型表征结论,为进一步从测量的时间序列波动信号辨识流型奠定了方法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稳态密度波理论提出了基于密度波理论的油水两相流测量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密度波传播理论作为基础,通过上下游传感器信号相关获得密度波传播速度,利用密度波传播速度与总流量以及持相率的理论关系结合漂移模型来求解总流量和含相率,实现油水两相流的测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实验资料有限的条件下,对基于密度波理论的油水两相流测量理论模型作了极限的简化,提出了本文油水两相流测量理论方法应用在测量均匀油水两相流中的实用线性模型。 利用油水两相流中的密度波现象来测量油水两相流动,不管是对密度波理论研究还是油水两相流测量研究都具有理论价值,通过这一测量理论研究进而开发新型的油水两相流测量方法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乃良;李文升;郭烈锦;崔嵘;张西迎;;S型柔性立管内空气-水两相流流型特征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汪志明;肖京男;魏建光;王小秋;师文静;;水平井筒油水变质量分散流动压降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3期
3 洪文鹏;周云龙;刘燕;;管束间压差波动信号的递归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3期
4 杨强;谢平;徐军;沈宏;张敏;王松波;王培丽;;河流型硅藻水华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5 曹振东;娄安刚;;基于FVCOM的渤海冬季三维风生环流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6 周云龙;刘旭;李洪伟;;2种熵测度在分析流型信号复杂度上的应用[J];化学工程;2011年08期
7 李德俊;周建山;柳草;罗菊英;吴明;;恩施大雾天气的雷达风廓线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8 吕宇玲;何利民;牛殿国;罗小明;;自控泵吸法消除强烈段塞流[J];化工学报;2011年07期
9 刘晓虹;林畅松;刘俊;杨洪;刘春慧;;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的测井优化建模[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周云龙;李洪伟;杨悦;;气液两相流图像区域相似值序列的混沌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0期
11 苗爱梅;贾利冬;李苗;范光海;;近50年山西高温日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12 陈宇;陈德运;王莉莉;于晓洋;;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J];高技术通讯;2010年02期
13 何奎;汪双凤;黄间珍;;气液两相流在微小T型三通中的相分配特性[J];化工学报;2011年S1期
14 马科帅;郭烈锦;蒋日新;张西迎;武国营;;垂直管内油水分散流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伯和;金宁德;胡亚范;胡秧利;;油水两相流流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李东晖;丰飞飞;许晶禹;吴应湘;;油水两相流粘度变化对涡轮流量计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周云龙;孙斌;李雅侠;;气液两相流流型压差波动的PDF特征[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孙斌;周云龙;陆军;;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压差波动的PSD特征[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江钧祥;;整流型谐波源的谐波管理与治理[A];二○○二电力电容器学会论文集[C];2002年
6 金宁德;吕剑;肖楠;;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东晖;丰飞飞;许晶禹;吴应湘;;油水两相管流流量测量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汪飞琴;苏小平;鲁泥藕;;CVD工艺中气体流型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9 李志平;弓志强;陆亚钧;李秋实;;轴流压气机内非定常两代流型的实验验证[A];第十届全国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胡文瑞;;微重力流体力学[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艳波;倾斜及水平油水两相管流流动特性测量[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春晓;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马继平;锥型制备液相色谱柱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钟兴福;混沌动力学方法在石油两相管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5 颜晓虹;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崔文智;三维微肋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与流型[D];重庆大学;2003年
7 王雷;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研制及其在两相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闫朝;关于应用缘线匹配最大化时序效应潜能的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4年
9 刘晓燕;特高含水期油气水管道安全混输界限确定及水力热力计算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10 施丽莲;基于数字图像识别技术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向斌;基于密度波理论的油水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2 张丽娜;油水两相水平管流动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胡亚范;利用信息熵识别流态[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4 尹左廷;水平井产出剖面测井电导传感器几何结构优化[D];天津大学;2008年
5 余学立;低含水率原油在倾斜管中的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友利;穹窿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煜;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管内瞬态流型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微微;遥测伞集流油气水三相流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9 李伟波;基于电导式传感器的油水两相流相含率测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际辉;微槽道内流动沸腾可视化实验研究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军;卡莉辞职:名流型领导者的失败?[N];经济观察报;2005年
2 李红;主流型商用电脑升级换代[N];国际商报;2004年
3 尹振亮黄志平;嘉禾县积极引导创办回流型企业[N];郴州日报;2008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吴艳 郑娟;回流型企业激活我省县域经济[N];湘声报;2008年
5 王亚平;慧眼买电脑 聪明少吃亏[N];山西日报;2000年
6 通讯员 杨亮源记者 陈云芬;腾冲发现河流型水牛种群[N];云南日报;2008年
7 王亚平 戴佳兵;明明白白买电脑[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云南省腾冲县畜牧局 供稿;河流型水牛——槟榔江水牛通过国家鉴定[N];农民日报;2008年
9 ;节后第一周跌价与缺货并存[N];电脑报;2003年
10 魏均彦;南北互动 开拓创新[N];中国冶金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