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油田沉积微相及流动单元研究
【摘要】:本文以新民油田扶杨油层为例,综合运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流动单元研究三项技术方法,对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渗流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新民油田扶杨油层属“低渗透”储层,储层主要为分流河道,为弄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水淹规律,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本次研究在垂向上把小层细分为时间单元,每一个沉积时间单元对应一个河道期。然后对每一个沉积时间单元进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利用同一沉积时间单元每一井点的成因信息、沉积微相及组合理论模式、区域沉积模式(沉积体系、水系方向、相类型等)大量信息,准确确定沉积时间单元平面微相,其中以单一分流河道的识别和废弃河道的识别为关键。在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从宏观上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新民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分流河道规模和废弃河道的弯度,非均质性随河道规模变小而增强,随废弃河道弯度增大而增强。在此基础上,运用储存系数和渗流系数在单一河道内部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将储层分为四类流动单元。最后运用沉积微相和流动单元成果对储层内的水淹规律和剩余油规律进行研究,认为流动单元 A 水淹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而流动单元B 剩余油饱和度高、分布面积大,剩余油潜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