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他拉哈地区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

郭金荣  
【摘要】:在钻井中,准确的地层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数据,是设计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合理的井身结构的基本依据~([1]),也是油气层保护,提高钻井成功率,降低钻井成本的前提~([40])。 近年来,随着他拉哈油田勘探开发展开。钻井数量不断增加,钻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塌、卡等钻井复杂事故,如已经施工的探井中英35、英351、英37、英62、英64、英66、英67、英87、英901井等。 以往,在他拉哈地区技术人员只是凭经验估算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使得有些区块压力掌握不准,给钻井施工带来一定困难,造成了相当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安全钻探,稳定井壁、加快钻进速度,减少钻井施工事故的发生,降低钻井风险和钻井成本,缩短钻井周期,降低对油气层带来的伤害,研究出适合该区的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是一项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面,本文结合他拉哈油田实际,对常用的地震法、dc指数法、测井资料法和有效应力法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选出4口有实测结果的井进行了比较验证。最终得出:声波时差法的计算结果较其他三种方法在该地区的符合率最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地层破裂压力方面,根据地层的破坏是由井壁上的应力状态决定的这一基本原理,从岩石力学角度出发,建立了破裂压力预测模型;通过室内岩芯实验,建立了岩石动、静态力学参数的转换关系;实现由常规完井测井资料间接求取岩石静态力学参数,和预测地层破裂压力的目标。利用4口井进行的验证结果符合率较高,证明所建模型适用于他拉哈地区。 总之,本文针对研究区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生产实际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一套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预测技术,所取得成果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用效果良好,解决了油田生产之需,相信该成果在其它类似油田也一定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亚东;;如何用测井声波时差曲线计算地层压力[J];录井工程;2005年04期
2 孙超;李洪伟;鞠德;;地层三项压力预测技术研究[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7年01期
3 孙超;李洪伟;马璐;;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三项压力技术[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3期
4 田军,李建忠,杨仕会,魏芳友;利用CYT资料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的方法探讨[J];石油钻采工艺;2000年01期
5 田军;李建忠;;利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破裂压力的方法研究[J];吐哈油气;1999年02期
6 江宇;三个压力技术在辽河双南地区的应用[J];钻采工艺;2003年03期
7 赵志刚,王吉文,徐济银,陈德全;BZ-1R提高地层抗漏能力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S1期
8 梁何生,闻国峰,王桂华,张永忠,程远方,赵俊华;孔隙压力变化对地应力的影响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4年02期
9 赵俊华;何谋军;王爱枝;;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的标准化[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7年05期
10 杨前雄;熊伟;高树生;;考虑温度时碳酸盐岩地层破裂压力的确定[J];石油钻探技术;2007年03期
11 罗庆;范翔宇;夏宏泉;刘旭春;王磊;;普光地区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测井方法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8年06期
12 王立军;吕波;吴锋;邵振军;杨敏;;注水井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方法及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3 许赛男;黄小平;;应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应力以及地层破裂压力——以库车坳陷克拉A井解释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11期
14 王永清,陈志学,于文华,朱敬祖,孙梦慈;青西油田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5年04期
15 杨进,高德利,宋朝晖;随钻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技术初探[J];石油钻采工艺;1998年04期
16 李忠慧;楼一珊;王兆峰;田峥;朱亮;吴惠梅;;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在准噶尔盆地钻井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8期
17 张东艳;余夫;韩克玉;赵鹏;郑丽娜;王涛;;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的检测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18 潘迎德;对地层破裂压力的探讨[J];石油钻采工艺;1980年03期
19 李香江;;测井资料预测碳酸盐岩地层破裂压力初探[J];天然气工业;1988年04期
20 谭蓉蓉;;UBD技术与MPD技术的适用地层[J];天然气工业;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志平;唐振兴;;大情字井油田低渗透储层预测技术[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汪泱;沈骥革;颜廷富;;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法论初探[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马军海;盛昭瀚;;基于非线性混沌时序的系统重构、预测技术及其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潘军;;浅谈如何有效地做好促销宣传[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C];2005年
5 曾庆辉;;预测电力系统人力结构的HSA方法简介[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卷)[C];1995年
6 马昭军;唐建明;;三维三分量裂缝预测技术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许建华;张学工;李衍达;;基于核算法的非线性油气储层预测技术[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何希霖;高明涛;刘灿振;朱焕然;;赵官煤矿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涛;徐小力;王少红;邓三鹏;;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烟气轮机预测研究[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金荣;王长生;;薄差储层预测技术在葡南油田的应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梅;中国建造价格水平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红;供应链牛鞭效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3 梁利喜;深部应力场系统评价与油气井井壁稳定性分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琰;静态公路运营安全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刘立霞;多变量金融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检验及重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吴燕清;地下电磁波探测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修妍;混沌时序分析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任杰;集成电路成品率预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戴勇;致密碎屑岩储层裂缝地震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任学勤;毛精纺单纱的弹性指标质量预测与控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金荣;他拉哈地区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2 梁华珍;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3 魏秀婷;住宅室内空气品质与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栓林;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实时跟踪预测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解文艳;精细地面灌溉集成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6 薛燕;Cache预测技术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郭永宾;高温超压井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技术[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李英;川东飞仙关组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9 蒋毅;预测技术在都江堰灌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10 魏野;碳酸盐岩薄储层气藏地震属性综合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文;eZiTextВ文字预测技术助力手机解决方案[N];通信产业报;2004年
2 黄骏飞;期货交易中的现代预测技术[N];期货日报;2005年
3 陈明泉 尹彤 曹烈;油气储层地震预测技术获得长足发展[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彭冬梅;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5 屈永志;四川物探生物礁预测技术取得新进展[N];经理日报;2006年
6 李春;提升电源健康监控水平故障预测技术显身手[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杨光会;在役压力容器预测技术获奖[N];中国石化报;2003年
8 特约记者 袁伟 记者 第广龙 通讯员 秦伯平;黄沙吹尽始见金[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丁继武;先行一步捕风云[N];中国气象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唐骏华;外围油田增储上产再添保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