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尔特地区贝14工区兴安岭群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地质、地震资料以及测井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反演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油气层综合评价技术为依托,在构造断层特征研究、构造发育史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相特征研究、储层反演及物性特征研究和油藏综合评价六个方面,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总结了适合研究区特点的、可操作性强的储层描述的方案。主要成果有:
(1)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全区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系统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框架,在工区内建立三个三级层序, MSC1为一套完整的三级层序,MSC2只发育HST,MSC3只发育TST。
(2)工区内油层组顶面的构造图表现为一大体呈NNE向展布的被断层、褶皱复杂化了的断鼻构造,断裂复杂,小断层多,整体格局为北高南低,中部高的特点。
(3)贝14断块圈闭形成时期均在兴安岭群沉积之后南屯组沉积之前,并且该工区的控陷断层均是南部B184号断层。
(4)对贝14工区兴安岭群油层组应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储层反演,从反演剖面上可分出三套储层,其中Ⅲ油层组储层最为发育,连通性好,沿南部及东南部物源方向砂体逐渐向西北方向减薄。
(5)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确定沉积受南部控陷断层影响,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方向为东南部。
(6)研究区位于贝西北主生烃洼槽的东侧和深大断层的交汇处,油源充足;储集体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砾岩体,物性较差;油藏类型主要为断背斜油藏和岩性—构造油藏。
(7)在油水分布规律上,工区内主要流体为油,无含水迹象,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在砂体发育较好层位,砂岩连通性越好,储层含油性越好。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