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萨尔图油层层序、沉积相研究及地层—岩性圈闭预测
【摘要】:在研究大量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地化和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萨尔图油层进行了系统的层*9序和沉积微相研究。查明了二级、三级层序和四级层序(高分辨层序中期旋回)关键性界面特征、层序内部构成特征,建立了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三级、四级层序划分方案,深入讨论了三级、四级层序及其内部构成的形成机理。查明了三级、四级层序的空间分布特征,各级层序厚度总体上向从东向西逐渐减薄,姚家组下部四级层序C1分布范围最为局限,主要分布研究区的东南部,姚家组上部四级层序C2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嫩江组一段的四级层序C3、C4、C5分布范围超出西部斜坡区。查明了发育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及其特征,建立了相标志。研究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湖泊、三角洲和湖底扇。湖泊相进一步区分出滨浅湖、深湖—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划分为砂质滩坝、混合滩和泥滩三个微相。三角洲相区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划分为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两个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河口坝和远砂坝两个微相。湖底扇相区分为内扇和外扇两个亚相,内扇以碎屑流沉积为主,外扇以浊流沉积为主。查明了各级层序不同体系域沉积相、亚相、微相的空间展布。三级层序SQy1-2(四级层序C1的高位域和水进域)为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其中水进域分布范围较小,以三角洲占主体。三级层序SQy3相当于四级层序C2,主要发育水进域,为三角洲和滨浅湖砂坝、滨浅湖砂泥混合滩及下切水道充填共存的沉积格局。嫩一段发育的3个四级层序,5个富砂体系域发育时期,三角洲只发育于西北缘,西侧发育小规模的滨岸砂坝,西部斜坡主体的砂岩为低位域和高位域的碎屑流、浊流成因的湖底扇,其典型特征是厚层暗色泥岩夹纯砂岩,上下突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查明了沉积演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建立了沉积模式。西部斜坡青山口组的沉积作用受古地形、湖平面变化、岸线位置和北部物源、齐齐哈尔物源、西部短物源及西南物源影响,形成以三角洲和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钙质混合滩、湖底扇共存的沉积格局。姚家组沉积早期,湖岸线在西部斜坡东部边缘波动,物源供应相对较强,沉积相以三角洲相对优势。姚家组沉积晚期,湖岸线向西大规模推进,形成独具特色的三角洲—下切水道充填—砂质滩坝沉积相分布格局。嫩一段沉积时期湖岸线在盆地边缘波动,受盆地边缘陡坡(坡折)的控制,形成广泛分布的低位域和高位域湖底扇。以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为前提,分析了地层—岩性圈闭的成因类型,预测了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区。发育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主要为砂质滩坝成因的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地层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中部和东部,砂岩上倾尖灭地层圈闭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东部。
|
|
|
|
1 |
朱筱敏,康安,王贵文,王力清;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2年04期 |
2 |
王毅;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与石炭纪沉积演化[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3 |
胡受权;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划分及其沉积体系配置[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4 |
张满郎,朱筱敏,张琴;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油气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年03期 |
5 |
韩美莲,魏久传;巨野煤田含煤地层层序单元划分[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6 |
张世奇,朱剑兵,许建华;对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中新思想和地质术语关系的注解及提议性修正[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7 |
陈世悦,刘焕杰;华北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模式及其演化[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年05期 |
8 |
董文明,黄贤芳,谢志东,潘蔚;吐鲁番-哈密盆地南缘保罗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成铀规律[J];铀矿地质;1998年03期 |
9 |
陆红梅;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陆相层序地层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0年01期 |
10 |
李潍莲,刘震,吴因业;H盆地L区块下白垩统地震相分析及沉积体系预测[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年05期 |
11 |
韩祥磊,王文林,孙红蕾;博兴洼陷沙三段沉积体系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S1期 |
12 |
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6期 |
13 |
李增学,魏久传,李守春;内陆表海含煤地层层序划分及其意义[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14 |
蒲仁海,梅志超,唐忠华;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初探[J];新疆石油地质;1994年04期 |
15 |
瞿辉,赵文智;层序格架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5期 |
16 |
刘宗斌,郭建华,蒋小琼;泌阳凹陷核三段T-R旋回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6期 |
17 |
武法东,陈永进,黄高健,陈建渝;渤南油田五区、六区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类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5期 |
18 |
任凤楼;柳忠泉;王大华;张交东;刘汝强;;南美奥连特盆地16区块构造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评价[J];海洋石油;2010年01期 |
19 |
吴因业;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分析的方法与实践[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5期 |
20 |
陈俊湘;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下盘石炭—二叠系反射的地震层序划分[J];新疆石油地质;198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