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岭油田西部中生界油层成藏规律研究及有利目标评价
【摘要】:
辽河盆地是第三系含油气盆地,盆地内部中生界油藏尽管有不少井见到含油气显示,但一直没有形成生产能力。为了探索中生界油藏的成藏模式,从盆地模拟入手,综合烃源岩、储层、盖层、运移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等各种因素研究,最终达到资源评价和勘探发现的目的。
研究应用区域地质统层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建立中生界的层序组合特征,应用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配以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结合钻井资料落实不同层位的断裂构造特征,运用地震及完钻井资料研究本区的沉积特征,针对该区砂体横向变化大、砂体与油藏关系密切的特点,应用钻井资料和储层反演技术进行储层分布研究,通过构造、砂体、岩心、试油、成藏规律等分析研究,确定工区油水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
通过研究认为,欢西地区中生界地层据区域对比分析,主要发育了孙家湾组、阜新组地层。孙家湾组为一套红色砂砾岩与红色泥岩沉积,阜新组上部为红色泥岩与灰色砂砾岩互层,下部为灰色砂砾岩与灰色泥岩沉积,加薄煤层和炭质泥岩。欢西地区中生界是在北东走向的断层控制的高垒带上含油,油源主要来自于下第三系的沙三、沙四的生油岩,油气运移主要方式是从生油岩通过断层直接运移至中生界储层,其次是沿北东向南掉断层面方向和中生界的不整合面运移。这种“新生古储,垒带含油”的观点,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该研究探索了中生界油藏的成藏规律,形成了老油田新层系的研究模式,具有指导辽河盆地内部中生界的勘探的意义。
|
|
|
|
1 |
吴继余;;测井地震结合人工合成速度曲线与合成地震记录的研究[J];测井技术;1989年04期 |
2 |
黄小平,任涛,王兆峰,史晓川;利用Syntool模块做好地震层位标定工作的几点感想[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3 |
高国民;胡望水;黄玉欣;刘易文;;合成地震记录子波提取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1期 |
4 |
钮惟恭;盆地模拟方法研究取得成果[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年03期 |
5 |
崔护社,王明君;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及其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4年02期 |
6 |
孙学继,杨晓;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S2期 |
7 |
张雪建,梁锋,王桂玲;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年03期 |
8 |
张冬梅;;大民屯凹陷盆地模拟及资源量计算[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4期 |
9 |
李绍基,王庭栋;论确定有效运移系统及超压顶界的重要意义[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10 |
谭海芳,申梅英,张广兵,刘红卫;合成地震技术[J];断块油气田;1998年06期 |
11 |
黄地龙,邓林,王英民;盆地模拟数据可视化系统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9年04期 |
12 |
魏洪;超级盆地综合模拟系统[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3 |
顾先觉;;合成地震记录的子波选择和脉冲函数的确定——PC—1500计算机应用一例[J];新疆石油地质;1993年03期 |
14 |
T. Alkhalifah;在横向各向同性非均匀介质中有效合成地震记录的构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6年03期 |
15 |
屠志慧,成世琦,慈建发;有利砂体识别与解释[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6 |
马新海;张革;;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单井盆地模拟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0期 |
17 |
石万忠;宋志峰;王晓龙;孔敏;;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底辟构造类型及其成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18 |
Harold Ryan;牛燕;;雷克、奥姆斯比、克劳德、巴特沃斯四种子波的选择[J];国外油气勘探;1995年05期 |
19 |
桂志先,朱广生,毛宁波;相关对比法在地震层位标定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20 |
郭彤楼;周雁;李儒峰;;楚雄盆地海相地层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J];南方油气;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