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沙坨油田高效开发地质研究

景峰  
【摘要】: 黄沙坨油田位于辽宁台安县黄沙坨镇东北约3公里处,其构造位置属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铁匠炉构造西侧,南部与欧利坨子油田接壤。主体含油部位为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含油岩性为粗面岩。该油田1967年开始石油地质勘查,1980年部署了小4井,但勘探未获突破。1999年9月重新落实构造,在黄沙坨构造腰部部署的小22井在沙三下段钻遇的火山岩油气显示良好,在井段3240.0~3288.6m,层厚34.6m/3层,经试油7mm油嘴自喷,日产油62.5t/d,日产气8169m3/d,获高产工业油流,从而全面打开了该区勘探局面。2000年开始投入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区为特殊岩性-构造油藏,储层是火山粗面岩,在没有成型的开发模式和成功的开采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为了全面认识油藏,通过滚动勘探开发地质研究,综合应用钻井、录井、测井、采油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果;应用3700测井和5700测井系列周声波成像技术,准确识别油层、裂缝发育状况,优化射孔方案;应用压裂酸化措施改造油层,提高油井产能;运用动态监测、井间干扰试验等手段,研究和认识裂缝发育、油层连通情况,进一步指导油田的开发部署。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综合地质研究,对该油藏地质特征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为合理、高效开发该区块奠定基础。截止2004年12月,油田探明储量2171×104t,探明含油面积9.3km2。共投产油井65口,开井49口,日产油水平550t,日产气12.04×104m3,年产油24.04×104t,采油速度1.11%,综合含水50.9%,综合气油比219m3/t。累产油99.58×104t。采出程度4.58%。创经济效益14554万元,与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相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利用地震和完钻井取得的资料,重新落实构造;利用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了火山岩特征,划分了火山岩岩性段及其分布特点;利用取心、测井资料,结合生产动态,研究了裂缝的发育状况及分布;利用本次做出的电性图版判断油层,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利用油藏工程研究,摸索总结油藏开发规律与高效开发的手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该油藏实现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不仅为辽河油田的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同类型火山岩油藏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很高的借鉴作用,是国内外火山岩裂缝性油藏开发的典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燊;王新良;;微地震波监测技术在石西石炭系酸压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科技;2004年01期
2 崔英怀;;辽河、大庆油田火山岩油藏开发对牛东开发的启示[J];吐哈油气;2008年03期
3 申大媛;;黄沙坨油田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刘翮天;;以粗面岩为主要成分的乳浊釉[J];中国陶瓷;1981年03期
5 马志宏;黄沙坨地区火山岩储层研究及预测[J];断块油气田;2003年03期
6 Г·Г·加普林达什维利;刘得利;;用粗面岩精矿作骨灰瓷原料[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91年06期
7 伍明;矿物新原料粗面岩[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12期
8 邱辉丽;刘爱琴;于景才;;OU601块储层综合评价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05年04期
9 许秀珍;;动态监测资料在黄沙坨火山岩油田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10 郭克园,蔡国刚,罗海炳,王智勇,常津焕;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2年Z1期
11 张福功;;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岩性测井评价方法研究[J];海洋石油;2005年04期
12 胡海涛;王贞;叶顶胜;许开义;;蜀南地区寒武系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08年03期
13 王奇;陈建明;陈红刚;;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裂缝发育规律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8期
14 韩雨桥;;铁山南气田长兴生物礁气藏的储层地质特征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4期
15 王建华;李迎九;陈栗;陈俊哲;韩莹波;赵燕新;;微地震波监测技术在水驱前缘与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乾安油田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4期
16 高树雷;张崇良;李亮;;堤体下采煤技术研究[J];煤炭科技;2007年03期
17 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钟建华;李阳;钟富平;高玉飞;;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作用研究[J];地质论评;2008年04期
18 刘军锋;石海霞;顾燕凌;;西峰油田白马南区裂缝发育储层合理开发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9 李南豪,李德敏,古世祥;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地层的裂缝发育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20 A.R.Ramsden,杨秋剑;西澳大利亚布罗克曼火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奈厄比厄姆凝灰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J];地质地球化学;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军辉;姚强;沈中超;崔杰;刘维国;朱容辰;;四川省雅江县城区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洪;罗群;于兴河;;欧北—大湾地区火山岩储层成因机制的研究[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3 黄冬梅;于天中;杨正明;张训华;;裂缝性火成岩油藏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刘明宇;王兴隆;宋一男;;韩城地区漏失原因分析及对策[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大雄;王培生;;横断山北段囊谦盆地新生代钙碱性次粗面岩的~(40)Ar-~(39)Ar 法坪年龄测定结果[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9)[C];1988年
6 樊华;吕惠庆;;玉树囊欠地区喜山期火山岩及火山活动初析[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3)——“三江”岩石[C];1982年
7 刘泽钧;;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面板裂缝特点成因及处理技术[A];全国水电厂技术改造学习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笃俊;;低污染调剖新技术[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周贤杰;汪成芳;罗安华;;八面河油田古潜山储层测井评价及新技术应用[A];湖北省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肖龙;曾广策;王方正;周海民;董月霞;王旭东;赵太平;;广东三水盆地双峰式火山岩: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盆地动力学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全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地区特殊储层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马英俊;胜利油田桩西古潜山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赵会民;辽河断陷滩海区潜山储层及成藏条件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4 张文起;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杨油层构造裂缝分布定量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邓虎成;断层共生裂缝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分布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琰;柴达木盆地马北油田变质基岩储层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孙致学;裂缝性油藏中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邢玉忠;裂缝性潜山油藏裂缝网络模型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李玉梅;朝阳沟油田朝5北井区裂缝性储层建模与剩余油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周仲礼;伊朗KASHAN地区库姆组裂缝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峰;黄沙坨油田高效开发地质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2 张娟;镇泾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其与开发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田亮;桑木场构造带地表露头茅口组碳酸盐岩裂缝发育模式[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翠丽;镇泾探区长9油层组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丽梅;黄砂坨油藏裂缝发育预测及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赵安坤;新津熊坡构造北倾末端地面裂缝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苏玉平;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演化及有利储集层分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8 蒋建立;火烧山油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调剖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9 孔令福;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10 孙春强;长白山天池火山岩石学与岩浆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军 特约记者 李莹 通讯员 东言;辽河油田成功勘探粗面岩油气藏[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周宏;大型压裂技术显威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王永辉;老油田何以不老[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姜福庆冯卫国;配套“武器”增加腰英台开发“火力”[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袁伟记者 彭旭峰 通讯员 秦伯平;制服“三低”三叠系[N];中国石油报;2007年
6 通讯员 郑水平;稠油开发小能手[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特约记者 王永辉;苦战“磨刀石”亮剑延河畔[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通讯员 付冰刘建杰;长庆盘古梁油田单井日均产量达4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袁伟秦伯平 彭旭峰;且把裂缝当通道 低渗油藏成坦途[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邓红;压裂技术挑战者[N];中国石油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