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用马尔可夫过程描述多孔介质中弥散现象

赵光杰  
【摘要】: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本文对混相驱油和化学驱油中都存在的弥散现象进行了研究,由于注入的溶液与地层中流体存在浓度差异、孔隙通道的随机性,得出溶质在孔隙中运动是分子扩散和对流弥散共同作用的。分析这种作用过程,认为溶质粒子在孔隙介质中的位移是马尔可夫过程。并假设岩心是均质的,根据随机过程中的扩散过程,不考虑溶质在孔隙中的吸附和沉淀现象,推导出一维对流-弥散方程,并对其进行无因次化,用Crank-Nicolson型隐式差分法对方程求数值解。 文中对粒子在无限大油藏中运动的转移概率求得解析解;用数值方法得到无限大油藏中不同时刻的浓度分布曲线。分析了半无限大油藏中弥散系数和渗流速度不同对浓度曲线和穿透曲线的影响,他们的影响可归结为无因次弥散率对弥散现象的影响。分别对有限长岩心进行连续注入和注段塞的情况进行了求解,分析了无因次弥散率不同对浓度曲线和穿透曲线的影响。几种情况的曲线说明无因次弥散率越大,弥散程度越大;当无因次弥散率小于某一值时,浓度曲线和穿透曲线没有变化。 文中用岩心对弥散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有限长岩心中流体的传输模型计算的数值与实验数据相符合。说明文中建立的对流-弥散方程,及采用的解法是可行的。本文提出一种建立对流-弥散方程的方法,对研究对流-弥散现象有一定指导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刚洪泽;刘金峰;牟伯中;;多孔介质中微生物生长行为和传输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4期
2 王宝辉;董荟思;徐兆明;吴红军;董晶;;多孔介质中污染物溶质迁移模型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07期
3 蒋海岩;袁士宝;宁奎;孙希勇;李红宣;孙君君;;火烧油层燃烧前缘传播特性的摄动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22期
4 薛强;梁冰;王起新;;多场耦合理论在污染物运移过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S2期
5 宋硕;张建国;马继业;郝爱刚;王宏万;;地层内声波传播距离理论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09年04期
6 张广明;刘合;张劲;吴恒安;王秀喜;;储层流固耦合的数学模型和非线性有限元方程[J];岩土力学;2010年05期
7 宫克勤;孙苗苗;;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机理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4期
8 涂海涛;孙文策;解茂昭;阿布里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层扩散层特性三维分析[J];化工学报;2008年01期
9 黄有泉;;渗透性岩层介质油水两相渗流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2期
10 蒲春生;王蓓;肖曾利;王成俊;王青;陈松;;二元叠合波条件下多孔介质单相平面径向渗流数学模型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1期
11 裴晓东;张人伟;杜高举;闫明仁;段汉文;;新建煤矿矸石山自然发火的数学模型及其模拟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12 胥孝川;唐学义;孙承帅;姜元勇;徐曾和;;多孔介质中有效孔扩散系数的试验测量[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0年03期
13 李永存;林爱晖;王海桥;刘荣华;;风流脉动下采空区流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2期
14 单少鸣;;低渗透气藏牛顿型流体低速非达西渗流分形数学模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3期
15 郭星民;尹兆娟;;钻井液在地层中流动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1年02期
16 李洪玺;刘全稳;王健;李小华;;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1期
17 富向;王魁军;杨宏伟;何晓东;;煤粒瓦斯放散规律数学模型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6年12期
18 张静;;钻井液在地层中的流动情况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6期
19 杨宁波;李鸿雷;;穿层钻孔周围瓦斯流动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2010年12期
20 杨立国;宣杨;崔海清;张淑云;田子朋;;聚合物水溶液基泡沫在多孔介质中非稳态流动的数值计算[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益峰;周创兵;井兰如;;THM耦合条件下多孔介质的多相流传输过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慈群;郭白奇;;有弥散和吸附的径向渗流的数值模拟[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3 徐胜利;程耿东;贾海昌;;多孔材料渗透系数性能设计[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程浩;郎兆新;;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及其数值模拟[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鹏;李英;董凤兰;;多孔介质中泡沫的产生和运移[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生物脏器的孔隙率[A];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1年
7 范蕊;马最良;;地埋管系统热渗耦合传热模型及实验验证[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富仓;康绍忠;;非水相流体(NAPLs)在土壤及多孔介质中迁移理论的研究进展[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9 张德会;李健康;;多孔介质渗透率在金属成矿学研究中的意义[A];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谭文长;;黏弹性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自然对流[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伏梅;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多孔介质REV尺度的流动与强化传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纪朝凤;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缔合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邓洋波;多孔介质内往复流动下超绝热燃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李守德;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在多孔介质渗流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李友俊;油藏动态系统演化过程的描述与表征[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黄晓明;多孔介质相变传热与流动及其若干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吴细秀;开关电器触头材料喷溅侵蚀模型研究及其试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赵桂连;水电站水机电联合过渡过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蒋海洋;分子筛膜的制备和新型分子筛膜反应器[D];天津大学;2004年
10 谢红;五杆五环并联运动机床开发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光杰;用马尔可夫过程描述多孔介质中弥散现象[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2 郭涛;油藏多孔介质中传热数值模拟[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3 宋新利;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马世虎;往复流动下预混合气体在多孔介质中超绝热燃烧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景贵成;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及模拟[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6 李昊;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刘雅宁;热气机回热器内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强;基于ANSYS的多孔介质中流动、传热与应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冲;多孔介质流中Coriolis力对对流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0 兰万里;充满多孔介质的Rivlin-Ericksen流体中浓度扩散对对流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海成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韩洪宇;“数学模型”在投机交易中的应用[N];期货日报;2007年
2 刘春;首钢矿业公司大力推进数学建模活动[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3 John Kay 朱冠华;风险能用数学模型确定吗?[N];期货日报;2006年
4 齐瑞普;“数模”趟出数字管理路[N];首都建设报;2008年
5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数学模型的驱动器[N];东方早报;2007年
6 ;数学系毕业生成职场新宠[N];市场报;2006年
7 兴化市荻垛镇中心小学 孙云峰;给数学注入“源头活水”[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叶德磊;清醒认识经济学现状[N];解放日报;2009年
9 记者 童云 通讯员 徐仁本;宝钢热轧厂开发数模优化轧制生产[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王小龙;美开发出交通拥堵数学模型[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