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英台萨尔图油藏储层描述与挖潜对策研究

刘少举  
【摘要】: 吉林油田以“三低”油藏为主,多年来的特点是以动态分析和零散的储层认识为基础实施开发,尤其是老区。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已开发油藏中,低渗透的接替层潜力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同时新增的探明储量多为低、深、难储量,但其内在潜力是油田增储稳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英东萨尔图油藏为对象,应用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数学地质学等,利用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等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工作,描述储层空间展布及连通性,建立三维储层模型等。经过一年努力,已完成小层及单砂体划分对比、微构造研究、测井二次解释及评价、小层沉积微相研究、流动单元研究和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等研究内容。将原6个砂层组细分成17个小层;明确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指状砂坝、点砂坝、席状砂、远砂坝及天然堤等6种及其分布特征;重新确定油层电性下限值,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90%,增加可动潜力层厚度333.0米/62层,增加地质储量146万吨;建立了区块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编绘出流动单元图,为区块下步开采调整提供科学和直观的地质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芳芳;陈恭洋;;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9年10期
2 田芳芳;陈恭洋;;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11期
3 兰立新;;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在油藏描述中的重要作用——以南堡油田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唐登平;油气地质储层建模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20期
5 杨耀忠;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研究[J];科技通报;2003年03期
6 于金彪;杨耀忠;戴涛;宋道万;龚蔚青;;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一体化应用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年05期
7 余晓华;雷燕;;油田开发后期储层建模技术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4期
8 墨延霞;房金翠;;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发展趋势[J];内江科技;2007年07期
9 王志章,熊琦华;油藏描述中的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方法和程序[J];测井技术;1994年06期
10 王劲松;;红南2号构造白垩系油藏描述[J];吐哈油气;1996年01期
11 王江,刘英怀,林东成,张宏,孙莹;断块油田勘探早期油藏描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04期
12 尤少燕,时应敏,乔玉雷;利用多尺度资料进行油藏地质建模——以樊124区块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3期
13 黎发文;;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4 周占宗;章黎明;;图形叠加技术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3期
15 冉丽君;唐洪;颜其彬;邓川;袁霞;;浅谈地质建模中存在的问题[J];断块油气田;2007年06期
16 李少华;张昌民;;石油地质统计学的新进展[J];石油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17 叶顺祥;测井和地震联合评价技术在油藏工程中的作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3期
18 赵先然,谭廷栋;油藏描述中的测井与地震波资料结合技术[J];石油学报;1994年01期
19 王劲松;;人机联作解释技术在吐哈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吐哈油气;2002年02期
20 谭茂金;范宜仁;张晋言;;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研究及软件设计[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卫;闫林;史成恩;赵惊蛰;梁晓伟;赵蕾;解伟;;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地质建模研究[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任建国;赵常胜;;MineSight软件在矿山地质建模中的应用[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3 何艳;翟宁波;许宝安;梁肜林;;数值模拟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刘曰武;周蓉;张大为;;低渗油藏中的油井不稳定试井数值方法及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孙晓飞;;盐22区块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地质建模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裘亦南;贾爱林;;储层沉积学和地质建模中的几个问题[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7 蔡建超;赵春明;谭吕;郁伯铭;郭士礼;潘中华;;低渗油藏毛细渗吸的分形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阎辉;张学工;张贤达;;油藏描述中的自动多井对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祁光;吕庆田;吴燕冈;严加永;;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在3D地质建模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闫霞;张凯;姚军;李阳;;基于流线与常规数模EnKF方法的对比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杰;方案实施阶段油藏描述与地质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苏小军;辽河油田沈67断块薄互层砂岩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蔡建超;基于分形理论的低渗油藏若干输运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兴国;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刘文岭;大庆宋芳屯油田芳2区块地震与地质资料综合储层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孙磊;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CⅢ油组油藏精细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7 申本科;陆相砂砾岩油藏精细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古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早期储层描述与建模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缪明才;老河口油田老451区块储层特征及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10 王向荣;洪积扇储层油藏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举;英台萨尔图油藏储层描述与挖潜对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2 穆平;萨北三区东部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韩继超;苏里格气藏地质建模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付崇清;齐40块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5 刘锦伟;地质建模成果网络应用开发[D];吉林大学;2010年
6 袁友为;水平井地质建模与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卞波;井震结合的窄薄砂岩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及水平井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解伟;低渗透油藏精细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熊佩;低渗油藏现代试井解释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耀国;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三维工程地质建模与适宜性分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杨雅珍;RC平方油藏描述地质建模技术在吉林油田首次开发应用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记者 杨文礼 特约记者 钟世才 赵世祥;长庆超低渗油藏围剿战初战告捷[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特约记者 张峰 记者 张新民 通讯员 钟世才;长庆超低渗油藏开发快速推进[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任治成;低渗油藏开发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3年
5 段冲;金坛储气库含盐层系三位精细地质建模[N];中国石油报;2010年
6 记者 杨文礼 通讯员 王安民 李莉;长庆油田用科技巨斧打开超低渗油藏[N];中国石油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邹本强;辽河注水技术攻克低渗油藏[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孙妩菊;完善油藏描述定量化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8年
9 黄新波;石勘院安哥拉项目顺利通过验收[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记者 杨文礼 通讯员 王炜 栗鹏;领导干部六年扎根一线作表率[N];中国石油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