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孔隙结构高不动水低阻油层识别评价
【摘要】:
低阻油层的识别、评价与认识是世界性的难题。其基本的电性特征是油层电阻率值低或与临近水层相比电阻率差别小,给测井油、水层的识别与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低阻油层各自的储层与地质特点、形成机理类型各异,给低阻油层的定性识别、定量评价和认识上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以X地区第三系复杂孔隙结构高不动水低阻油层为依据,通过实验和地质资料的紧密结合,分析和研究了该区油层低阻的主要成因及四性关系,搞清该区复杂孔隙结构高不动水低阻油气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X地区第三系油层低阻的主要成因是由油藏构造幅度低;孔隙结构复杂、不动水含量高;盐水泥浆侵入共同作用造成的。在对该区进行定量评价中,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建立了该区物性参数与测井响应之间的相关模型,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该区几口取心井进行了计算对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文中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识别与评价低阻油层的应用技术。探索低阻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丰富了复杂孔隙结构高不动水低阻油层解释理论。
|
|
|
|
1 |
王赛英;赵冠军;张萍;邓永红;陈德林;;低阻油层形成机理及测井识别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年04期 |
2 |
沈华;;文安斜坡低阻油层解释模型建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5期 |
3 |
李松东;赵为永;;狮子沟油田浅油藏低阻层的测井解释与评价研究[J];青海石油;2010年01期 |
4 |
胡瑞波;韩国猛;石倩茹;司维柳;时云珠;袁雪花;;歧口凹陷滨海台阶带沙河街组低阻油层测井地质综合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4期 |
5 |
郝晓君;;低阻油层成因与测井解释[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3期 |
6 |
申怡博;张小莉;孙佩;郭兰;;定边东韩长2油层组复杂油水层识别技术[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7 |
李伟峰;陈中荣;谭亚东;蒋成平;;混合地层水对测井解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2期 |
8 |
刘淑侠;全俊兆;郭彦丽;李大妮;高保玲;赵宏梅;;泌阳凹陷断块油藏低阻油层解释方法研究[J];石油仪器;2009年03期 |
9 |
左银卿,郝以岭,安霞,周明顺;高束缚水饱和度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技术[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0 |
葛秋现;王立新;赵伟祥;铁勇;;文南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及测井评价方法[J];国外测井技术;2003年05期 |
11 |
陈学义,魏斌,陈艳,刘荣;辽河油田滩海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其精细解释[J];测井技术;2000年01期 |
12 |
王文忠,马建国,丰再坤,韩建亭,吴方敏;束缚水饱和度解释方程在文35块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S1期 |
13 |
张卫刚;郑秀臣;;姬塬地区延长组低阻油层特征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03期 |
14 |
张卫刚;郑秀臣;;姬塬地区延长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5 |
贺红丽;;RMT测井技术在低阻油层识别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
16 |
张高玖;刘庆宏;;新庄稠油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3期 |
17 |
白薷;李继红;;碎屑岩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5期 |
18 |
靳保珍;张春燕;李武胜;刘俊杰;;柴达木盆地狮子沟N_1油藏低阻油层形成机理[J];青海石油;2008年02期 |
19 |
张文安;杨双定;崔水平;吴勇;杨红英;;H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与测井解释[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5期 |
20 |
刘维林,刘江,张军龙,张美玲;葡西地区油水层分类解释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