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采出液气—液—固三相旋流分离流场特性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同步脱气除砂三相旋流分离器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分离器的初始模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分离器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分离器的最佳操作参数,并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型选择的正确性。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利用Fluent软件,首先对分离器的初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分离器内部的速度分布规律、气相和固相的浓度分布规律以及压力分布规律等流场特性;针对初始模型存在的结构不足,制定优化方案,对溢流口结构、倒锥结构以及出液孔结构进行优化模拟分析,确定最终的结构形式,从而利用优化后的三相旋流分离器实现气-液-固三相的高效分离。
通过对分离器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所设计的同步脱气除砂除砂装置的明显效果,以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分离器进行优化设计的可行性。研究了入口流量、分流比等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本文所进行的工作为进一步研究三相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分离特性及开展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为设计出高效的同步脱气除砂装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
|
|
1 |
邓立高,黄悦刚;旋流分离技术强化甘蔗糖浆除杂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1年02期 |
2 |
成仕钢;两级旋流分离工艺的应用试验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3 |
刘淼儿,冯叔初,李自力;液一液旋流分离器级效率曲线求解的新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4 |
陈文梅,褚良银;旋流分离器流体流动理论研究与实践[J];过滤与分离;1997年04期 |
5 |
寇 杰,刘春生,王祝生;旋流分离器结构筛选方法初探[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03期 |
6 |
冯叔初,李玉星,刘淼儿;液-液水力旋流分离器结构筛选实验研究[J];炼油设计;2000年07期 |
7 |
段文澜,肖泉,浦军平;旋风分离器在异亮氨酸发酵中的应用[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8 |
苗青,袁惠新;旋流器内空气柱偏心问题的初探[J];矿山机械;2005年01期 |
9 |
吴春笃;张伟;黄勇强;张波;;新型旋流分离器内固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
10 |
曹学文,林宗虎,黄庆宣,寇杰,王胜利;新型管柱式旋流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年06期 |
11 |
钟灵;旋流器分离机理探讨[J];过滤与分离;2001年01期 |
12 |
B.R.Peachey,贺杰,赵立新;减少油井采油过程中产出水的方法及设备[J];国外油田工程;1998年06期 |
13 |
黄天辉,黄悦刚;旋流技术分离糖浆的浊度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1年03期 |
14 |
王红玲;;一种新型的气液旋流分离器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8期 |
15 |
王国扣;全旋流分离工艺配置与级数的确定[J];农业机械学报;2002年04期 |
16 |
王军,胡纪军,李太平;水力旋流分离器在含聚合物污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J];石油工程建设;2002年02期 |
17 |
傅苏红;刘进立;曹广军;;油气旋流分离器的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
18 |
李栋;;有杆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设计[J];应用能源技术;2009年11期 |
19 |
;催化裂化能量回收三级分离器的新发展——旋流分离器[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80年03期 |
20 |
张有志;液──液旋流分离器技术水平概述[J];石油机械;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