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乙烯一体化技术研究

王良军  
【摘要】: 近几十年液化天然气(Liquified Natural Gas, LNG)工业快速发展,中国的LNG进口增长迅速。LNG不仅含有大量的冷能,而且含有高附加值的烃类:乙烷、丙烷、丁烷等。很多国际石油公司和政府在考虑或者已经开展了冷能利用。中国的乙烯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2007年的乙烯产量是10278459吨, 2008年的产量是9998267吨。乙烷、丙烷、丁烷等轻质原料是乙烯装置最好的裂解原料,同时乙烯装置需要乙烷和丙烷膨胀制冷压缩机用来分离乙烯等轻组分,这说明乙烯厂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冷能。本文拟在对乙烯装置冷能需求、LNG接收站及天然气管道及LNG轻烃装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优化设计理论、传统优化理论和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对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乙烯一体化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到轻烃装置、接收站和天然气管道三者的优化运行方案。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详细研究了LNG接收站的工艺和设备,并对其LNG所含冷能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研究了基于冷能利用的轻烃分离装置,阐述了LNG轻烃分离的意义。另外对乙烯装置所需的冷量和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LNG这种独特原料的分析以及对接收站、轻烃装置、乙烯装置的工艺、物料、冷能消耗的分析,可以看到LNG接收站、轻烃装置、乙烯装置具有高度的互补性,提出了联合装置的设计理念,即LNG接收站与乙烯一体化,当然这样的接收站包含LNG轻烃分离设施。它具有如下的优点和价值: LNG接收站和轻烃分离设施可以向乙烯厂提供大量的优质冷能(从-155℃到-60℃)。 同时乙烯装置的余热输送到接收站用来气化LNG,轻烃分离装置也可以利用余热来加热LNG原料或者加热蒸馏塔塔底再沸器。 LNG接收站和轻烃装置向乙烯装置提供优质的裂解原料:乙烷、丙烷、丁烷等。 LNG接收站向乙烯厂提供高效、清洁的燃料-天然气。 通过利用LNG中的冷能,轻烃分离装置可以比较经济地分离出LNG中所含的重组分。 具有轻烃分离设施的LNG接收站可以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组分的LNG.。这样接收站输出的天然气可以满足不同的管道天然气的标准,可以轻松调节外输天然气的热值,满足“天然气互换性”要求。 其次,在详细研究了LNG接收站工艺和运行特点的基础上,以广东大鹏LNG接收站为例,研究了在接收站的投产初期和稳产期,下游天然气用户每个月、每天、甚至每小时用气量波动的规律,在充分研究轻烃装置和天然气管道运行特点的前提下,得出了接收站、轻烃装置和天然气管道三者的优化运行方案,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问题。重点研究了LNG气化过程中的冷能,在对国内外轻烃分离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以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为例,充分研究了接收站优化运行和用户目前提气规律和将来增加提气量,设计出了一套高效节能的轻烃分离装置,应用化工模拟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优化了操作运行参数。 进而,研究了液化天然气的气-液相平衡模型,建立了脱甲烷塔和脱乙烷塔的数学模型。建立了脱甲烷塔和脱乙烷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它们的不同塔板的温度、压力、流量、进料量、产品量、塔顶冷凝器和塔底再沸器的负荷等有关参数。 最后,研究了近几年日本进口LNG、原油的价格变化,以及沙特丙烷、丁烷的价格变化,对轻烃分离进行了综合经济分析,并研究了LNG与轻烃产品价格变化对轻烃分离经济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了轻烃分离的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严涛;刘玉丰;刘丰;;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节能再冷凝器的研究与设计[J];化工进展;2015年S1期
2 仇德朋;鹿晓斌;曲顺利;;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蒸发气产生量的计算研究与分析[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年03期
3 侯海龙;王秀林;侯建国;李又武;陈晖;张瑜;宋鹏飞;;LNG接收站的腐蚀问题及相应的措施[J];腐蚀与防护;2020年08期
4 宋广然;;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总承包工程结构专业注意事项[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年11期
5 本刊通讯员;;湖北能源:签订总投资约56亿元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协议[J];城市燃气;2017年11期
6 王忠海;;我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发展之路——由江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和运营的经验引发的思考[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张少增;;中国LNG接收站建设情况及国产化进程[J];石油化工建设;2015年03期
8 欧阳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工艺流程探析[J];化工管理;2014年02期
9 张奕;艾绍平;都书海;;工作安全分析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2年01期
10 冯道荣;罗彦;;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生产线启停模式优化[J];广东化工;2017年18期
11 孙晓尘;田海星;崔海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中的自动控制[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2年02期
12 章铮;陈鸣启;高君;杨华;董波;;天津LNG接收站供气量突破6亿立方米[J];中国石化;2018年07期
13 周宇罕;陈镇科;;LNG接收站LNG液位测量方法的探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3年04期
14 天工;;大连LNG接收站并网供气[J];天然气工业;2011年12期
15 刘翔凌;;引入动态仿真平台优化LNG接收站经济运行的策略分析[J];营销界;2022年05期
16 崔志鹏;周亚洲;汪世涛;;LNG接收站火炬处理能力分析与计算[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7年S1期
17 付海洋;;关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蒸发气体再冷凝工艺优化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8年02期
18 殷虹;;我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防爆设计[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3年06期
19 逄永健;莫海峰;徐国峰;柴洁;;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图运输设计探讨[J];山东化工;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经验分享[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2 周连宁;唐俊逸;赵振业;;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3 熊华彬;刘涛;汪世涛;;接收站卸料与返气匹配研究[A];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九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8年
4 李哲;陈鸿生;王晓东;黄亚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能源综合利用探究[A];2017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葛宁;陈猛;薛志勇;;RCM在LNG接收站应用的可行性分析[A];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九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8年
6 谢振钦;;福建省液化天然气项目简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液化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康;戴冉;张鹏飞;;LNG(液化天然气)“翻滚”的预防研究[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4)[C];2015年
8 张继薇;;建设标准化液化天然气槽车灌装站[A];中国城市燃气学会LNG专业委员会2009年煤层气液化主题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韩锦明;;LNG槽车公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和策略[A];2020年燃气安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调研报告[C];2020年
10 闫竣博;马英爽;吴亮;;LNG钢瓶充装软管内残液回收装置的研究[A];2020年燃气安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调研报告[C];2020年
11 蒋春辉;徐磊;王建中;;液化天然气多式联运的全链路安全[A];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一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21年
12 陈晔;李毅;许晓元;;液化天然气槽罐车泄漏特征与处置训练装置研究[A];202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13 刘白龙;;水上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应用[A];2019年燃气安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暨“大来杯”第五届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与服务状况调研活动调研报告[C];2019年
14 李栋柱;刘继雁;孙倩;;高硫气肥煤在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配煤工艺中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8年
15 王利朋;;液化天然气在船舶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A];北京造船工程学会2016-2017年学术论文集[C];2018年
16 王文康;;关于液化天然气(LNG)的冷量利用问题分析[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7 张孔明;;液化天然气(LNG)在清洁燃料汽车发展中的作用及前景[A];2003年西部清洁汽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8 兰书彬;金颖;江金华;;液化天然气储罐蒸发率的试验和计算[A];中国城市燃气学会液化气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9 王修来;庄阳;姜维;李柯;杨海军;;LNG接收站模块化建造研究[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0 姜建梅;;液化天然气站的安全设计[A];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良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乙烯一体化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2 严岩;海洋环境对浮式液化天然气平台关键设备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3 莫正波;ClO_2制备数学模型及其室内消毒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4 马瑞杰;水环境数学模型正、反演数值方法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5 郭延祥;并行组合数学模型方式研究及初步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健胡;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刘博;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柳山;液化天然气(LNG)全容储罐结构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宋朋月;基于RBI技术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阀门检修方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陈行水;LNG接收站再冷凝工艺模型与动态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倪智灏;基于SIMATIC PCS7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邵颖;某企业LNG接收站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21年
8 蒋茂强;某遥感接收站设计[D];四川大学;2005年
9 白翠翠;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影响因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
10 高子娟;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工商大学;2019年
11 闫寒;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发展现状及前景相关材料翻译实践报告[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12 赵顺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13 黄祖浩;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用液化天然气自动加注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14 石冬滨;Q厂液化天然气供气系统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15 马炳蔚;目的论指导下哈纳斯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规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宁夏大学;2019年
16 闫中兵;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建造与营运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7 陈鸿乔;液化天然气热值调整工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18 王镭;中海油海南车用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市场发展策略与运营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19 孔德晶;液化天然气流程的优化分析与动态模拟[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20 陈维思;唐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工程DCS系统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广宇;华商在江苏建LNG接收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记者 吴莉 通讯员 边海军;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3#储罐投产[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特约记者 楚海虹;上海投巨资建洋山LNG接收站[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通讯员 王显明 陈殿卫;大连LNG接收站并网供气[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仝晓波;业内盼放开LNG进口接收站审批[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记者  李颖;中国首个LNG接收站首靠巨型船[N];中国水运报;2006年
7 通讯员 徐书影 贾兆亮 吴瑕 记者 杨新明;江苏LNG接收站争“气”保供[N];南通日报;2021年
8 本报记者 李玲;LNG接收站投资“过热”了吗?[N];中国能源报;2020年
9 林剑彬 袁芳;青岛LNG接收站接卸量创6年新高[N];中国石化报;2020年
10 见习记者 姜隅琼;打破“三桶油”垄断 民企望分羹LNG接收站[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1 程连红;广东LNG接收站开工在即[N];中国矿业报;2003年
12 本报记者 童小谦 通讯员 陈婷婷 唐艳艳;“深闺”中渐露俏容颜[N];宁波日报;2012年
13 本报记者 严凯;中石油首个合资LNG接收站落户江苏[N];经济观察报;2009年
14 本报记者 安栋平 通讯员 王巧然;让LNG接收站“神经中枢”国产化[N];中国电力报;2020年
15 本报记者 白宇;山东积极推进LNG接收站建设[N];中国电力报;2020年
16 本报记者 渠沛然;内河LNG接收站建设困局待解[N];中国能源报;2020年
17 吴瑕;江苏LNG接收站率先向外企用户开放[N];中国能源报;2015年
18 徐向阳;福建LNG接收站新增两座储罐[N];福建日报;2009年
19 记者 吴莉;首座LNG接收站进口量破4500万吨[N];中国能源报;2016年
20 记者 周小平;岳阳LNG接收站国庆前开工建设[N];岳阳日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