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马铃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机制研究

焦峰  
【摘要】:氮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氮素养分的吸收、同化与转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微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氮营养条件对马铃薯块茎发育过程、产量和品质形成影响的机理及植株不同形态氮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各器官氮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在田间条件下,利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定量地描述了马铃薯~(15)N积累、吸收比例,~(15)N在植株中的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马铃薯田间氮素分布等,结果表明: 1、施氮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干物质积累量,播种后105d,施氮处理全株干物质积累量为8725.8~11707.1kg·hm~(-2),比不施氮处理增加46.72%~96.8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全株干物质的积累量也逐渐增加;马铃薯收获时,各施氮处理块茎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氮处理增加42.8%~91.6%,且施氮120kg·hm~(-2)处理最高。 2、在磷钾肥的基础上施用氮肥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增产幅度为22.3%~61.5%;施氮120kg·hm~(-2)处理产量增加幅度最大,且产量极显著地高于施氮60kg·hm~(-2)和不施氮处理。施氮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中薯所占的比例,各施氮处理的大薯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极显著的增加,施氮120kg·hm~(-2)处理大薯重比其他处理分别增加4876.8~1265.0kg·hm~(-2)。 3、播种后63d~91d,不同处理的块茎粗蛋白质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之后施氮120kg·hm~(-2)处理下降较快;在整个马铃薯块茎发育过程中,块茎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过高的氮肥用量使马铃薯块茎发育后期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施氮120kg·hm~(-2)处理的块茎还原糖含量在整个块茎发育期内均最高,块茎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过量的氮肥不利于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马铃薯收获时,各处理马铃薯块茎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1.92~66.91g·100g~(-1).DW,过高的氮肥水平并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后期块茎中淀粉的积累以及直链淀粉的相对含量的提高;整个块茎发育期内,马铃薯块茎酚类物质含量先降低后再升高,施氮可以明显的促进酚类物质的代谢转化,降低块茎发育后期的酚类物质含量,促进品质的提高。 4、施氮促进了叶片AN含量的增加,块茎AN含量在整个块茎发育时期也表现为施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处里。马铃薯茎秆中SN含量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SN合成决定着氮素的流动方向,是促进马铃薯植株各器官间N素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块茎从营养器官高效“吸收”氮素的能力来源。 5、马铃薯各生育期的茎秆氮含量与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茎秆的氮营养水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非常重要的营养因子,茎秆维持较高的N素含量,成为马铃薯获得高产的关键;块茎形成期马铃薯叶片中氮含量对产量有重要的影响,但没有茎秆氮含量对产量的影响大;淀粉积累期根系氮含量与产量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但也没有茎秆中氮含量的影响大。 6、在整个生育期内,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吸收肥料氮占总氮的17.48%~29.31%,块茎吸收肥料氮占总氮的17.25%~20.57%,根吸收肥料氮占总氮的19.72%~24.82%,整株吸收肥料氮占总氮的17.41%~28.98%,马铃薯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马铃薯地上部来自肥料氮的积累量为0.174~0.327g·plant~(-1),块茎为0.022~0.357g·plant~(-1),根为0.011~0.022g·plant~(-1),整株为0.185~0.578g·plant~(-1);马铃薯整株肥料~(15)N利用率为10.28%~32.11%。供试土壤AN值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范围为18.97~36.73kg·hm~(-2),马铃薯播种后49d~77d,土壤AN值降低12.93kg·hm~(-2),下降了35.22%;播种后77d~91d又逐渐提高,增加3.84kg·hm~(-2),提高了16.13%。 7、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内,整株有机肥氮肥利用率为2.16%~31.62%,化肥氮肥利用率为8.85%~19.42%。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时,化肥是马铃薯生育前期的重要氮源,而有机肥在马铃薯生长发育后期作用较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栓全,张成娥,邓西平;陕北新修梯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年01期
2 张国华,谭荷芳,徐国华,武秀风;施钾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3 刷日林莫;美姑县脱毒马铃薯良繁推广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04期
4 屈冬玉;2000年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总结[J];中国马铃薯;2000年04期
5 王瑞英,周庆锋,温永春;呼和浩特市马铃薯资源优势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01期
6 王建青,肖万军;发展马铃薯生产大有可为[J];新农业;2000年01期
7 黄先群,毛堂芬,雷尊国,周利均,董颖萍;马铃薯生产概况及贵州脱毒马铃薯生产存在的问题[J];贵州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8 刘卫平,刘和平,郭军,宋臣;叶面肥依尔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杂粮作物;2001年04期
9 王朝友,陈洪敏,朱翠云;利川市脱毒马铃薯推广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马铃薯;2001年01期
10 张福明,徐希玉;脱毒马铃薯种性优势及推广应用前景[J];中国马铃薯;2001年05期
11 刘东海,马仁彪,谢国豫,张君;马铃薯宁薯4号的施肥效果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1年06期
12 黄鹏祥,杨孝辑,叶岚;马铃薯夏播掰苗留种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13 孙树卓,王红霞,侯庆玲,成翠霞;脱毒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J];河南科技;2002年04期
14 白美兰,侯琼;马铃薯产量的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J];气象科技;2003年04期
15 陆引罡;贵州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16 周仁华;猪马铃薯中毒的防治[J];贵州畜牧兽医;2003年03期
17 林伟群,陈光,洪叶笔,唐旺成,王日双;脱毒马铃薯东农30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3年02期
18 彭运生,芮玉奎;两极交变磁场对马铃薯生化指标和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3年02期
19 田志宏,黄代虎,李志新;湖北江汉平原马铃薯引种试验初报[J];中国马铃薯;2003年02期
20 高聚林,刘克礼,张宝林,任有志;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乾;吴林科;;微集流集雨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2 刘宏胜;;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增产栽培措施[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3 程群;田恒林;沈艳芬;朱云芬;张远学;高剑华;;不同叶面肥用量对马铃薯影响效果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4 杨国苍;董学敏;廖召发;杨买全;刘成林;;施用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5 郭建芳;王曰鑫;;腐殖酸缓释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颙;何卫;梁远发;;四川马铃薯国际科技合作回顾与展望[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7 孙芳;林而达;李剑萍;熊伟;;未来气候变化对宁夏马铃薯生产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孙慧生;;写在前面[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9 刘和众;刘东辉;金光辉;刘春安;;934增产剂与马铃薯增产[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培伦;杨元军;董道峰;孙慧生;马伟青;;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简述[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峰;马铃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机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
2 李勤志;中国马铃薯生产的经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李倩;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调控措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井涛;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水氮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5 张磊;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抗旱增产生理调控机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6 沈宝云;甘肃黄河灌区马铃薯不同品种对连作逆境的响应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7 乔建磊;马铃薯雾培营养调控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俊霞;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姜红霞;甘肃省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种类及坏疽病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10 郭文斌;马铃薯压缩、应力松弛特性与淀粉含量相关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汉林;北方高寒马铃薯引种浙江丽水高山地区栽培技术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姜丽霞;施肥对旱作马铃薯不同品种氮磷钾吸收分配及产质量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莉;日本马铃薯叶片再生体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珊珊;施肥对马铃薯不同品种硫钙镁吸收分配规律及产质量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石小红;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高产机理研究[D];青海大学;2010年
6 靳颖;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优化施肥及钾素效应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高建莉;云南省文山州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周洋;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马福荣;高寒地区施肥对马铃薯生理、块茎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10 杜祥备;施肥对马铃薯不同品种铜硼钼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世忠李若鹏;呼和浩特局为马铃薯运输开辟绿色通道[N];人民铁道;2008年
2 本报记者 石元清;马铃薯鼓了峨边农民“钱袋子”[N];乐山日报;2008年
3 记者 毛国寅 通讯员 沈远明 黄怡 实习生 杜威;“鄂马铃薯5号”优势明显[N];恩施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执方;提升马铃薯机械化水平北方是突破口[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0年
5 幸福;让马铃薯成为“金蛋蛋”[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强 彭楠 实习生 朱洁;马铃薯再怎么打扮也还是个土豆吗?[N];农民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宣威将马铃薯做成大产业[N];云南科技报;2002年
8 记者 朱扬;我州初拟秋冬农开发盘子[N];恩施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红梅;美国马铃薯产业为何能做大做强[N];国际商报;2006年
10 德力格尔;乌兰察布市全力打造“马铃薯之都”[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