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育对草甸草原植物生态位、种间联结及功能群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采集调查草甸草原植物盖度、高度、密度、频度、地上生物量等数量特征,对封育下草甸草原植被生态位宽度、种间联结性、功能群进行分析,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区羊草利用资源范围广,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封育1、3、5、7年下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037、0.8681、0.8143、0.8133。(2)封育第1年生态位重叠值排序在前3位的种对为硬质早熟禾和糙隐子草、硬质早熟禾和羊草、硬质早熟禾和溚草,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8481、0.8272、0.7791;封育第3年生态位重叠值排序在前3位的种对为硬质早熟禾和糙隐子草、羊草和小叶锦鸡儿、羊草和硬质早熟禾,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7866、0.7848、0.7661;封育第5年生态位重叠值排序在前3位的种对为糙隐子草和大针茅、长梗韭和羊草、长梗韭和冰草,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8563、0.8503、0.8409;封育第7年生态位重叠值排序在前3位的种对为硬质早熟禾和柴胡、羊草和长梗韭、糙隐子草和硬质早熟禾,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8575、0.7832、0.7769。(3)生态位重叠较大的植物种对多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且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植物种群竞争产生生态位分化,逐渐竞争减缓,群落向着稳定状态发展。(4)封育第1年Ochiai指数小于0.6的种对数为93对,占总种对数的68.4%,对照样地Ochiai指数小于0.6的种对数为76对,占总种对数的55.8%;封育第3年Ochiai指数小于0.6的种对数为105对,占总对数的84.7%,对照样地Ochiai指数小于0.6的种对数为96对,占总对数的70.6%;封育第5年Ochiai指数小于0.6的种对数共103对,占总种对数的54.2%,对照样地Ochiai指数小于0.6的种对数为88对,占总种对数的46.3%,封育第7年Ochiai指数小于0.6的种对数为95对,占总种对数的69.9%,对照样地Ochiai指数小于0.6的种对数为85对,占总种对数的62.5%。PC值与Ochiai指数变化趋势相同,且封育样地各年度联结程度均低于对照样地。但除封育第7年外,其余封育年度Ochiai指数和PC值的最大值封育样地均高于对照样地。封育优势种地位明显,优势种之间联结程度高,优势种与伴生种之间联结松散,整体联结程度低,物种之间独立,不易发生波动,群落相对稳定。(5)封育对灌木、半灌木及多年生杂类草功能群数量特征影响不大,而对多年生禾草的数量特征影响明显。封育第1、3年显著提高了多年生禾草功能群的盖度,封育第1、3、5年显著提高了多年生禾草功能群的高度,封育第1、3年显著提高了多年生禾草功能群的密度,封育第1、3、5年显著提高了多年生禾草功能群的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