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杂交转育及栽培因子对品质影响研究
【摘要】:
本研究通过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常规大豆杂交,对其杂交后代进行研究,探求抗除草剂Basta基因的遗传规律,并对后代进行抗除草剂优良品系选育。为改善大豆生产状况和选育更加优良的品种体系建立基础。并简要研究不同栽培因子对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为以后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高品质栽培提供一些参考。
1.通过正反杂交,对后代F1、F2、F3和BC1喷施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并做对除草剂抗性统计分析;对后代抗性株系进行PCR扩增和SSR检测,均发现Basta基因存在。验证Basta基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抗除草剂Basta基因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2.在转基因大豆与普通优良大豆杂交后代中选择出既抗除草剂其他综合性状又优良的株系。在所有的组合中,以垦农18×TSB3的杂交组合能够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在垦农19组合后代株系中就选择出了抗除草剂、高油等综合性状优良的3个株系,垦农4组合后代中出现高蛋白株系。
3.密度对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蛋白质影响效应较小,其次是施肥量的影响,品种影响最显著。表明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在高肥条件下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影响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脂肪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其次是密度、施肥量。不同品种间脂肪含量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对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施肥水平,其次是密度、品种。TSB1在密度为45万株/hm2、施肥量在280kg/hm2时产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