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的抑菌抑癌及降血脂活性研究
【摘要】: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由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通过酶解或化学降解法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 KDa,平均5 KDa左右的混合物。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对比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同质性好、抗凝作用强、降血脂作用效果明显、副反应少、不需实验室监测等优势。经过氯磺酸-吡啶法修饰的低分子肝素因引入硫酸基团称之为多硫酸化肝素(polysulafted heparin,PSH)相对分子质量为6~13 KDa,本研究以低分子肝素为实验材料,对其抑菌、抑癌以及降血脂活性进行测试分析。
⑴低分子肝素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和2倍稀释法测定,测试分析低分子肝素和多硫酸化肝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肝素类多糖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均有抑菌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差异极显著,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肝素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程度比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强。药物敏感性判断试验证明低分子肝素和多硫酸化肝素为中度敏感药物,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⑵低分子肝素对四种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采用细胞传代培养法进行癌细胞培养,MTT法对细胞的吸光度值及生长抑制率进行测定;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改变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减少,但不能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低分子肝素能降低肺癌细胞(A549)活性,在G1期比率显著增加,在S期比率明显降低,但不增加坏死细胞的比率;低分子肝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S期细胞逐渐减少;用MTT法测定低分子肝素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HCCLM3)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显示,其抑制作用明显,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细胞凋亡率达48.43%。
⑶肝素类化合物的降血脂实验。采用高脂饲料配方喂饲诱导小鼠致高脂血症模型,并测定其血液指标。结果表明,与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肝素组的胆固醇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剂量低分子肝素组和高剂量低分子肝素组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胆固醇含量;高剂量低分子肝素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胆固醇达64.6%;中、高剂量低分子肝素组MDA含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说明低分子肝素具有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多硫酸化肝素均能抑制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的生长,并且均为中型敏感药物;低分子肝素能抑制四种人癌细胞的在体外的增殖,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但不能诱导人胃癌细胞的凋亡;中剂量低分子肝素组和高剂量低分子肝素组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和MDA含量。
|
|
|
|
1 |
丁国林;胡瑞芬;;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年02期 |
2 |
王志庆;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1998年04期 |
3 |
侯辉,张艳丽,孙峥,刘素贞,谢学峰;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年04期 |
4 |
袁伟杰,湛冯岚,张小瑛,苏红,程杰,张国兆,崔若兰;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年03期 |
5 |
殷琦,胡欣,刘蕾,史爱欣,赫广威,孙春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
6 |
任红,陈楠,张文,潘晓霞,俞海瑾,傅秀兰;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9期 |
7 |
纪仁和,丁国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1年08期 |
8 |
李俊领,苏德森;低分子肝素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动力学[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9 |
杨霏;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0 |
张力军,张宝芬;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21期 |
11 |
朱明霞;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中风[J];血栓与止血学;2003年01期 |
12 |
许俊堂,胡大一;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优势[J];中国处方药;2003年09期 |
13 |
应可净,陈丽英,洪武军,周畔;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比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
14 |
李卫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
15 |
陈雄杰,邓兆生,郭少冰,洪建康,杨海泉,侯晓亮;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广东医学;2004年07期 |
16 |
刘勇,张寰,刘丽辉,顾秀峰,何峰;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年05期 |
17 |
唐世凡,程龙献,胡蓉;地尔硫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04期 |
18 |
张德玉;张林;;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20期 |
19 |
崔山龙;郭常霞;;低分子肝素合并巴曲酶治疗脑梗塞方法探讨[J];医学信息;2006年02期 |
20 |
刘敏;;延长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J];临床医学;200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