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紫甘薯花色苷的结构鉴定以及稳定性和功能性的研究

王晰锐  
【摘要】:紫甘薯属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新近开发出的一类优良特异的甘薯品种。紫甘薯花色苷(Purple Sweet Potato Anthocyanins,PSPA)是从紫甘薯的块根中浸提出来的一种天然红色素,它无毒,无特殊气味,具有多重营养、药理和保健功能,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 本实验对紫甘薯花色苷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对其稳定性以及功能性进行了研究。 1用HPLC-MS联用法鉴定了中国5个主要紫甘薯种植品种中花色苷的含量及组分。5个品种包括紫薯038、群紫、京6、济18以及紫罗兰。结果显示紫薯038提取物中的花色苷含量是最高的,为9.66mg/g·dw。从这5个品种中共鉴定出12种花色苷组分,每个品种的组分各有差异,并分别从紫薯038和济18中发现一种新花色苷组分,其质荷比(m/z)为1083,推测其结构可能为芍药素3-阿魏酰-对羟基苯甲酰槐糖苷-5-葡糖苷。 2采用HPLC-MS法测定3种加工方法对紫甘薯(美国黑紫)花色苷含量及其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烤薯、炸薯以及蒸薯3种加工方法均降低紫甘薯花色苷含量,其花色苷残余率分别为炸薯(93.7%)、蒸薯(87.1%)和烤薯(60.0%),进一步研究发现紫甘薯中双酰化的花色苷稳定性高于单酰化花色苷,咖啡酸酰化的花色苷组分稳定性高于对羟基苯甲酸酰化花色苷。结论:炸和蒸的加工方法能有效维持紫甘薯花色苷含量。 3实验研究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以及食品添加剂对紫甘薯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影响花色苷的稳定性,pH6.0时花色苷降解最快,pH4.0时紫甘薯花色苷最稳定;低温能显著保持紫甘薯花色苷的稳定性。Fe~(3+)对花色苷稳定性无明显影响;K~+、Ca~(2+)、Mg~(2+)、Cu2+使花色苷的吸光度增加,具有增色作用,同时还能增加紫甘薯花色苷的稳定性;葡萄糖对紫甘薯花色苷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同时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山梨酸钾对紫甘薯花色苷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过氧化氢对紫甘薯花色苷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Vc对紫甘薯花色苷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但对其稳定性有破坏作用。 4本文从还原能力和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方面对紫甘薯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甘薯花色苷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其对应的最大清除率为53.15%。此外,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个品种紫甘薯花色苷对DNA的保护作用。利用EB(溴化乙锭)作为荧光探针,测定紫甘薯花色苷存在时,DNA与EB混合液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紫甘薯花色苷对DNA有保护作用,并且随着紫甘薯花色苷含量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降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修翠波,王红梅,袁玲玲;紫甘薯标准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年03期
2 王志良,李松坚,李润生;改良山川紫甘薯的加工利用[J];中国种业;2004年11期
3 ;紫甘薯前景广阔[J];山西农业;2004年12期
4 张世全,张强;栽植紫甘薯市场前景广[J];吉林蔬菜;2004年04期
5 ;紫甘薯深加工项目“增色”黄石[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年03期
6 张世全,张强;栽植紫甘薯市场前景广[J];西南园艺;2004年04期
7 岳静,方宏筠;紫甘薯红色素体外抑菌性初探[J];辽宁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8 ;种植紫甘薯借助农民信箱致富[J];中国农业信息;2008年08期
9 夏爱如;;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2008年02期
10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10期
11 刘伟东;;紫甘薯高产栽培与管理[J];新农村;2011年01期
12 林晓岚,陈惠芳,陈麒麟;紫甘薯淀粉提取工艺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3 尹晴红,刘邮洲,谢一芝,陈明;紫甘薯花色甙的稳定性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4年02期
14 岳静,方宏筠,黄红光;紫甘薯红色素的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15 王志勇;顾贤永;韩开锋;;紫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要领[J];中国农技推广;2010年01期
16 陆国权,李秀玲;紫甘薯红色素与其他同类色素的稳定性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年06期
17 刘保健;;宁海“紫甘薯”种出“生命软黄金”[J];今日科技;2006年12期
18 念慈;;种植紫甘薯前景好[J];农家之友;2007年02期
19 张跃龙,王克勤,陈静萍;紫甘薯色素提取工艺及保健饮料的研制[J];湖南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20 董家行;边元奎;刘锡强;赵增林;魏世峰;;紫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北京农业;201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颖;陈剑兵;陆胜民;;紫甘薯花色素苷的理化稳定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赖来展;廖均元;叶远辉;袁利鹏;;推广黑色食品新成果,改善全面小康社会主食[A];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4 余丝莉;乔东东;李海航;;变味蛋白神秘果素基因克隆及转紫甘薯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小霞;廖森泰;刘学铭;;桑椹花青素与紫心红薯花青素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比较[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路;紫甘薯多酚氧化酶和β-淀粉酶酶学特性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陆英;紫锥菊、紫甘薯中活性成分高效制备技术及紫锥菊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彩鹏;紫甘薯花青素抗衰老及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黄兰;紫甘薯抗寒特性及组织培养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贾琳璐;紫色甘薯非淀粉多糖的提取、纯化及性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朝霞;紫甘薯花色苷色素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组分分析[D];青岛大学;2004年
5 岳静;紫甘薯红色素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超;紫甘薯花青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7 闫倩倩;紫甘薯花色苷和咖啡酰类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特性[D];苏州大学;2012年
8 刘宁;青紫薯色素毒理学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吕锋;紫萝卜花色苷的提取、结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王金华;乌洋芋理化品质及其色素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会文;每亩紫甘薯净赚1500元[N];天津日报;2009年
2 记者 黎晓艳 梁坚义;小小紫甘薯把农民引上致富路[N];黄石日报;2009年
3 ;种植紫甘薯前景好[N];赤峰日报;2005年
4 张世全;种植紫甘薯 市场前景好[N];云南科技报;2005年
5 李建设;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N];商洛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余锦进;成片发展紫甘薯2600多亩[N];黄石日报;2009年
7 记者 蒋勇宁海县新闻办 陈勇;春早人勤忙育苗[N];浙江日报;2008年
8 张世全 张强;紫甘薯市场前景看好[N];福建科技报;2004年
9 江全英严金祥;杨惠锋培育的富硒紫甘薯苗热销省内外[N];农民日报;2007年
10 陈崇;紫甘薯红色素的特性[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