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十二五”以来,黑龙江省畜牧业稳步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素质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重点发展奶牛、肉牛、生猪三大主导品种,深入推进《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与《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的“两个千万工程”建设,畜牧业获得长足发展,为调整优化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维护国家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黑龙江省依然面临畜牧业发展方式落后、科技支撑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亟需提高等问题,尤其是畜牧业与种植业结构优化、畜牧业经济效益水平提升等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深入研究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深远影响。
本文针对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问题,以经济效益理论、投入产出理论、结构优化理论、市场需求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运用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基于大量数据资料和过往相关研究成果,揭示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变化趋势、特征与存在问题,明确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从畜牧业投入因素、市场需求因素以及畜牧业结构因素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为促进黑龙江省畜牧业的优化发展,为政府部门提供畜牧业优化发展的决策依据。
本文首先阐述了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水平发展现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求得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然后从畜牧业投入因素、市场需求因素、结构因素三个维度对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问题深入剖析,借鉴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先进做法与有效经验,最后提出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对策建议。
本文清晰地对畜牧业经济效益概念进行了界定。即: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占用)之比,或产出的经济成果与消耗的资源总量(包括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自然资源)之比,可简称为畜牧业的“成果与消耗之比”、“产出与投入之比”,“所得与所费之比”,以此反映畜牧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经济效率及其相应的收益,就是畜牧业经济效益。
同时,本文明确了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的三个主要对象。一般看来,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如下三项内容: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投入因素;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市场需求因素;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结构因素。三项内容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水平。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现对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同时,本文通过将畜产品产值、总成本、成本利润率三大指标统筹考虑加以分析,摸清成本利润率变化规律,准确把握黑龙江省畜牧业成本收益动态变化中的重要特征。即:高产值伴随着高成本;控制成本是保障畜牧业收益的关键;奶类成本收益能力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本文准确把握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基本现状。包括: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不高;成本增长过快制约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黑龙江省畜牧业总体收益稳定性较差;畜产品总体收益率偏低应引起关注。
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之一即为投入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费用均对畜牧业成本水平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畜牧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之二即为结构因素,重点为畜牧业与种植业结构优化问题,即采取何种方法测算二者的比例比重问题。本文创新应用运筹学中的优化模型实现了基于黑龙江省种植业与畜牧业效益最大化的种养殖结构优化,求得了规划最优解,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具体来说,该结构优化模型能够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可行解中求得最优解,表明该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设定正确,约束条件设置合理,能够顺利求得最优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之三即为市场需求因素。本文以黑龙江省畜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维度、多角度梳理黑龙江省畜产品的总体市场需求变化情况,总结黑龙江省城乡市场畜产品消费特征。在此基础上,以猪肉市场消费为突破口,研究畜产品总体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市场价格水平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因素、市场发育程度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变化因素、人口数量变化因素的角度加以分析,明确各要素影响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
本文在多角度剖析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经济效益水平优化的措施提供支撑依据。对策建议:有效控制投入要素成本;合理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妥善配置畜禽内部结构;适当简化流通环节链条;积极强化市场体系设置;不断加强价格调控能力;有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与创新。在种植业与畜牧业结构优化分析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运筹学中的结构优化分析方法,建立了规模模型,合理设置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求得了规划最优解,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虽然本文是针对黑龙江省的种养结构优化,但从结构优化模型解决某一固定地区种养结构问题能力的角度考虑,该结构优化模型具有较强能力,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广。
同时,本文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在宏观上提出要做好畜牧业发展的7项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因此,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畜牧业宏观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为国内其他相关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使畜牧业生产者懂得各类因素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渠道,及时发现效益变动的苗头,能够做出最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