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潜力研究
【摘要】:农业结构调整就是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结构趋于合理,使农业生产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而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种植业结构调整则是作为主体部分表现的。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全国的粮食安全中担任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的生产上,但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黑龙江省的玉米和水稻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大豆、小麦等作物的种植规模逐渐减少,加之“主辅换位”的政策,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规模缩减的局面。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将是农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据此,本文以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为题,重点研究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潜力,为黑龙江省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发展理论、边际效益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进行分析,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许多的限制条件,尤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的限制,同时在调整过程中也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现象、调整成效甚微等问题。因而,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在理论上找出影响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模型、线性规划模型以及相关的预测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预测,综合成系统的预测模型,依据环境等条件的状况,对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潜力进行测定。最后根据相关现状及问题,进一步提出推进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经过本文的研究,本文认为黑龙江省的四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的种植规模除水稻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由于水稻具有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种植规模略有增加,而其他三类作物,总体上种植规模会有所减少。因此,在黑龙江省今后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该确保合理的调整潜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大产业化经营的力度,培养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我省的农业基础地位。
|
|
|
|
1 |
吕海燕;浅谈辽宁种植业结构调整[J];农业经济;2000年11期 |
2 |
赵伟明,鲁长根,杨新琴,何伯伟,吴早贵;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经验和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
3 |
刘国成;对海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看法[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0年06期 |
4 |
陈双龙,曾汉章;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内涵与基本思路[J];福建农业科技;2000年S1期 |
5 |
庄水锻;浅析种植业结构调整途径与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00年03期 |
6 |
孙作勤;种植业结构调整应注重把握好四个原则[J];黑河学刊;2000年02期 |
7 |
鄂道银,张元龙,朱纪林;从农民和市场需要谈种植业结构调整[J];江苏农机与农艺;2000年04期 |
8 |
刘坚;理清思路 狠抓落实 进一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J];农业信息探索;2000年01期 |
9 |
佟艳洁;种植业结构调整应调出创新,调出效益[J];农业信息探索;2000年03期 |
10 |
李占香,曾桂兰;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青海农技推广;2000年01期 |
11 |
祝志林,刘福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J];上海农业科技;2000年06期 |
12 |
殷减清;加强种植业结构调整[J];云南农业;2000年09期 |
13 |
赖招源;大田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正确处理七个关系[J];福建农业;2000年08期 |
14 |
范晓平;种植业结构调整要走“绿”“特”之路——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农场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
15 |
曹日胜;立足当地资源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J];乡镇经济;2001年12期 |
16 |
张祝新,祝洁,杨凯艳,苏河印;从经济效益看棉花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J];中国棉花;2001年10期 |
17 |
张功礼;加速推广优质新品种 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J];中国种业;2001年01期 |
18 |
李育军,卢文佳,郑锦荣;试谈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广东蔬菜产业的发展[J];中国种业;2001年06期 |
19 |
;关于2001年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J];安徽农学通报;2001年03期 |
20 |
乔宪生;果树生产在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J];果农之友;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