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危害调查,探讨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进行不
同方法防治玉米青枯病研究,以寻求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结果如下:
1.“对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种类研究表明,禾生腐霉菌(P. graminicola)、瓜果腐霉菌(P.
aphanidermatum)、肿囊腐霉菌(P.infla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分离频率较高、
致病力强,是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优势病原菌种类。病原菌分离频率受培养基种类、病
株发病程度影响。
2.病原菌接种技术研究表明,几种病原菌接种方法均能引起玉米青枯病,根部接
种和髓部接种都能出现田间典型症状,以播前土壤接种有法效果最好。
3.玉米青枯病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普遍,玉米
青枯病发病率受玉米品种、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影响,严重者发病率达73 .5%。播期越
早、发病越重,玉米种植密度越大,发病越重。在种植密度相同时, 140cm垄宽,3个
苗带,比2个苗带发病重。
4.对82个品种或品系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品种或品系15份,占18.29%;抗病
品种或品纱18份,占21.95%;中抗品种或品系13份,占15.85%;中感品种或品系20
份,占24.39%:感病品种10份,占12.2%;高感品种或品系占5份,2.44%。
5.经诱导抗病性测定,供试6种镰刀菌菌株均能诱导玉米抗青枯病。F1对P.
graminicola的诱导效果最好,用F1注射诱导接种和土壤诱导接种的诱导效果分别为
100%和88%。F3对F.graminearum的诱导效果最好,用F5注射诱导接种和土壤诱导接
种诱导效果均达100%。诱导技术研究表明,播前土壤诱导接种法为最佳,效果好,持
效期长,且能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当迟滞期为 16天时,挑战后 63天诱导效果仍为 100%。
土壤诱导接种法最佳迟滞期是16天,注射诱导接种法的最佳迟滞期10天。
6.植物营养物质防治玉米青枯病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对玉米青枯病有防病增产作
用。在常规施用尿素、磷酸二铵情况下,以225kg/ha为最佳施用量。硅肥对玉米青枯
病也有防治作用。硅肥和ZnSO4均对腐霉菌有抑制作用。
7.利用药剂种子处理能有效地防治玉米青枯病。经田间小区试验,选出防效较好
的药剂复配方,70%甲基托布津 WP+50%福美双 WP、15%粉锈宁 WP+50%福美双WP
及2%立克莠 DP,对苗期防效分别是71.43%、66.63%和 71.43%,对成株期的防效分别
是94.94%、100%和92.56%。
|
|
|
|
1 |
王敬军,徐龙;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9年07期 |
2 |
王波,黄保宏,凌传秀,刘正;玉米青枯病的危害程度与密度、氮、磷关系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3 |
张培坤,吴全安,李石初;玉米青枯病发生调查与病原鉴定初报[J];广西植保;1996年03期 |
4 |
杨汝欣;朱永清;李桂芹;;怎样防治玉米青枯病[J];农业知识;2000年11期 |
5 |
王先娥,赵书平,郑联寿;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6 |
张存君;孙磊挺;李玉玲;王志强;;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08年04期 |
7 |
;玉米青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简报[J];山东农业科学;1973年03期 |
8 |
王波,黄保宏,刘正,张子学;玉米青枯病的危害程度与密度、氮、磷关系的分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
9 |
李汝星;刘甲奎;商克木;李素华;李延旺;;警惕玉米青枯病再度暴发[J];农业知识;1996年03期 |
10 |
张培坤;玉米青枯病研究初报[J];广西农业科学;1997年06期 |
11 |
蒋卫宁,李萌;玉米青枯病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01年07期 |
12 |
王留梅;赵玉巧;赵玉珍;郭永芳;郭江峰;;玉米青枯病的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年10期 |
13 |
于兴昌;王吉民;于瑞芳;;夏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1996年06期 |
14 |
杨仁义;酒泉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研究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1998年07期 |
15 |
蒋卫宁,李萌;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J];农技服务;2001年06期 |
16 |
郝彦俊,杨屾,郭文超,邱荣芳;新疆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1997年04期 |
17 |
卫起甲;布尔津县玉米青枯病发生调查[J];新疆农业科技;1997年04期 |
18 |
王振跃;;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1991年07期 |
19 |
白石;赵杨;李士东;;玉米青枯病大面积发生与防治建议[J];杂粮作物;2007年01期 |
20 |
王燕;马明安;曹永周;;许昌市2006年玉米青枯病大流行成因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07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