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雏鸡脑软化症的分子机理

王振勇  
【摘要】: 为了深入探讨雏鸡脑软化症发病的分子机理,本课题通过在采用低V_E饲料和添加过量UFA建立了雏鸡脑软化症实验模型。在进行临床观察、定期剖杀并检测体内V_E含量、体重和脑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与神经损伤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系统地检测了体内自由基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变化;首次采用SDS-PAGE电泳法分离并检测了雏鸡脑软化症神经细胞膜蛋白组分,并以高效薄层层析法检测神经细胞膜磷脂组分;测定了脑软化症雏鸡神经细胞膜的膜流动性;首次系统检测了脑软化症雏鸡体内钙及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小脑组织总铁离子状态观察;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观察了脑组织中与脑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有关的酶的活性;对相关组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并对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 1.本实验通过采用低V_E饲料和添加过量UFA,成功复制出雏鸡脑软化模型,此方法简单易行,可比性强,为建立雏鸡脑软化模型提供了新的途径。并认为雏鸡站立时的脚爪蜷曲、爪尖着地、爪心悬空和小脑的严重出血、水肿、软化及小脑体积的明显增大是雏鸡脑软化的特异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为临床检查的主要依据,血清中V_E含量和XOD活性可作为实验室诊断指标。 2.饲料中V_E的缺乏和UFA的过量,使自由基的生成增多和清除减少,自由基在体内蓄积,表现为活性氧含量、MDA含量、NO含量的增加和XOD活性的增强。在体内自由基蓄积的同时,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出现代偿性增强,提高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对抗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表现为GSH-Px活性和T-AOC的增强,但机体的代偿能力是有限的,发病雏鸡小脑中GSH-Px活性的突然降低和T-AOC的不再增高,表明GSH-Px在发病雏鸡小脑中存在耗竭现象。体内自由基含量增加是雏鸡脑软化的启动因子,小脑中GSH-Px的耗竭是雏鸡脑软化的因素之一。 3.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系统,使神经细胞膜中膜蛋白组分、磷脂组分发生改变,导致膜流动性降低,神经细胞膜局部溶解破裂,导致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发病雏鸡脑神经细胞膜蛋白组分(高分子量蛋白增加)、磷脂组分(PE含量减少)的改变和膜流动性的降低是神经原变性和坏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4.脑软化雏鸡体内铁、铜含量增高,锌含量降低,硒含量的变化与GSG-Px活性的变化相一致,而钙、钴、锰的含量没有变化。钙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均与体内自由基的代谢有关。铁离子价态的变化表明铁在自由基的产生过程中起介导作用,对雏鸡脑软化症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发病小脑中特别是严重水肿区域亚铁离子的显色增强提示小脑软化灶的淡黄色可能是亚铁离子的颜色。 5.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攻击,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最终导致血管壁的破裂,是小脑出血和水肿的病理基础,同时血管内皮的损伤所致的血管内壁粗糙和PGI2和TXA2的合成紊乱是血管内凝血的根本原因。神经细胞细胞膜、线粒体和内质网的损伤及神经原的变性和坏死导致参与能量代谢和神经介质有关酶的活性减弱和局部脱失,使神经功能异常,从而使雏鸡出现运动障碍和神经症状。 博士学位论文 摘 要 东北农业大学 6 在雏鸡发生脑软化的过程中伴有神经细胞凋亡的现象,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不仅 受体内自由基含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石发庆;康世良;付有丰;曲洪章;刘忠贵;张恒轩;李景鹏;;雏鸡缺硒病实验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2 何维明,翟俊英,刘慧珍,陈仁文,孟成文,张志霞;雏鸡链球菌病诊断报告[J];中国兽医科技;1980年02期
3 何维明,翟俊英,刘慧珍,孟成文;雏鸡链球菌病感染途径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80年03期
4 钟元伦;涂淑芬;陈艳凤;;雏鸡出壳速度与性别的关系[J];中国家禽;1982年04期
5 王新华;雏鸡烟曲霉菌病病理形态学观察[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6 贺亚雄;雏鸡简易饮水器[J];畜牧与兽医;1984年02期
7 李韶标;;雏鸡的饲养管理[J];贵州畜牧兽医;1984年02期
8 赵福廷;怎样防治雏鸡消化不良[J];新农业;1985年09期
9 孙健均;;鉴别雏鸡雌雄[J];上海农业科技;1985年04期
10 寇丽;马光俊;马成夫;王立勤;;尼克雏鸡在给温期的培育[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5年03期
11 刘护国;张升凤;;雏鸡喹乙醇中毒试验报告[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86年04期
12 夏道伦;胡万涛;;中雏鸡的饲养管理[J];农业科技通讯;1987年05期
13 王先立,刘秀亭;中雏鸡的软颈病[J];中国兽医杂志;1988年10期
14 唐虹琦;陈桂兴;;雏鸡喹乙醇中毒报告[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89年05期
15 潘耀谦;饲料缺乏微量元素致大批鸡只发病[J];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07期
16 曹小明,刘毅,李健夫,李道解,傅童生;实验性雏鸡隐孢子虫病治疗试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17 张永江;雏鸡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失败的原因及防制[J];中国家禽;1994年04期
18 黄记;鸡新城疫 Ⅰ系弱毒疫苗对一月龄内雏鸡的安全性与效力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4年05期
19 王锦威;珍珠鸡人工自养技术[J];现代农业;1994年03期
20 蒋彭忠,段宝法;雏鸡断喙后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引起死亡两例[J];中国禽业导刊;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受昇;王秉红;林乃峰;武若飞;侯玉金;姚柏莲;;一例雏鸡新城疫的报道[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董暾;;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A];福建省家畜寄生虫病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1996)[C];1996年
3 高杨;管林初;陈双双;匡培梓;刘军;姜树军;张凤英;匡培根;;剥夺左眼和单眼学习与雏鸡脑内Jun样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申兆菊;朱蓓蕾;蒋金书;;NO在雏鸡球虫免疫过程中的作用[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郑明学;史喜菊;韩春来;古少鹏;王红宝;;E.tenella感染雏鸡CD4+、CD8+T细胞的动态变化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任洪林;卢士英;李岩松;邹德颖;刘艳艳;宋杰;阎东明;柳增善;;一起雏鸡饲料中毒的致病菌安全及公共卫生学意义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玉洁;常维山;杨宪勇;崔治中;;ALV-J和REV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凋亡[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鸡淋巴白血病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瑛;王义军;马月敏;胡仁山;;雏鸡法氏囊病综合症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魏萍;刘保全;;雏鸡胸腺和脾Lyc及骨髓Mφ在超抗原SEB和MDV接种后TNF-α的体外诱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高雪丽;郑世民;;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变化及机理[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勇;雏鸡脑软化症的分子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李艳飞;雏鸡脑软化症的分子免疫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3 马春全;益生菌制剂的研制及其对雏鸡免疫学影响和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周继章;鸡源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李金贵;一氧化氮与雏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的互作关系[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6 郑世民;雏鸡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后免疫变化和对新城疫疫苗的应答及其免疫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魏萍;SAg-SEB和MDV诱导雏鸡与荷瘤小鼠免疫学变化及细胞凋亡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8 王章奎;普通小麦杂交种与亲本间根系基因表达差异与杂种优势分子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梅;禽类病原体抗原在苏云金芽胞杆菌细胞表面的展示[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10 黄克和;硒增强鸡对马立克氏病抵抗力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飞;麻杏石甘粉防治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陈曦;HVT疫苗和SEB接种雏鸡及其感染vMDV后的免疫学动态变化[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武彩红;黄芪多糖对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4 封家旺;维生素E缺乏对雏鸡红细胞膜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李树鹏;黄芪多糖益生菌合生元对雏鸡生长和免疫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胡光林;低聚木糖在蛋用雏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朱奎成;高铜对雏鸡肝脏影响的病理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申海龙;不同场强高压静电场对雏鸡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金龙;维生素E缺乏雏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周艳;硫酸粘杆菌素对雏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唐业玲;饲养雏鸡的成功方法[N];江苏科技报;2000年
2 李德;春季养雏鸡严把四关[N];中国特产报;2007年
3 黄玉英 钱法举;春孵时节抓好雏鸡成活率[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4 朱广凯;雏鸡糊肛巧防治[N];大庆日报;2008年
5 江苏省宿迁市关庙畜牧兽医站 彭清宇 杨柳;春季怎样育好雏鸡[N];陕西科技报;2001年
6 胡率领;雏鸡出壳后的管理[N];河南科技报;2006年
7 无极县畜牧局 乔军报;育雏保成功 八点要记清[N];河北科技报;2006年
8 振宁牧业有限公司 童建松;育雏不简单 把好“开口”关[N];河北科技报;2006年
9 王桂香;雏鸡锰缺乏症咋治[N];河北农民报;2007年
10 张德全;雏鸡糊肛症可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