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化淀粉包被脲酶抑制剂的研究
【摘要】:
本研究分为四部分试验,分别研究了糊化淀粉包被脲酶抑制剂的实验室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包被的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不同粒度与包埋率之间的关系、外观的显微照相,包被对脲酶抑制剂的溶水性的影响、包被颗粒的自身贮存情况,包被颗粒混料后对维生素A和自身在贮存中的变化规律、湿拌料中脲酶抑制剂的损失率以及不同形式的脲酶抑制剂对瘤胃内容物水溶液紫外吸收的影响,另外还对比了含氨基、苯羟基化合物的脲酶抑制作用。
试验1 采用制备工艺流程如下:淀粉→过筛(去除杂质及凝块)→定量称取、按比例加水→加热糊化→控制温度→按比例加入脲酶抑制剂→混匀→按比例加入分散介质→搅拌分散→干燥→筛分→脲酶抑制剂颗粒,按照因素水平编码表,完成5因素5水平的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对包被脲酶抑制剂颗粒的产率和实测脲酶抑制剂含量(包埋率)指标的测定来确定最佳的制备条件。
控制的试验因素为(水与淀粉的比例、糊化后温度、脲酶抑制剂与糊化淀粉的比例、干淀粉与糊状物的比例、搅拌时间),计算的结果通过了F检验,由专用的软件包提供的产率回归方程如下:y(%)=28.009-0.092x_1+0.511x_2+43.325x_3+38.159x_4+2.657x_5+0.013x_1x_2-0.210x_1x_4-0.019x_2x_5-10.362x_3x_4-1.021x_3x_50.003x_1~2-0.013x_2~2-15.748x_4~2-0.026X_5~2,采用的工艺条件为(40,25.0,2.5,0.6,10),计算产率为79.81%;包埋率回归方程如下:y(%)=28.864-0.293x_1+22.874x_3-57.758x_4+0.261x_+8.613x_3x_4-0.002x_1~2-0.009x_2~2-3.012x_3~2+15.562x_4~2,采用的工艺条件为(40,25.0,2.5,0.6,10),计算包埋率为49.60%。重复制备三次,测定产率和包埋率;实际制备结果和由拟合方程计算的结果吻合。
试验2 通过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包被的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不同粒度与包埋率之间的关系、外观的显微照相、包被对脲酶抑制剂的溶水性的影响、包被颗粒的自身贮存情况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在外观上颜色为白色、粒度整齐、流淌性状良好,显微镜检观测的脲酶抑制剂晶体的表面包被程度达到80%;脲酶抑制剂的包埋率在不同的粒度之间虽然有差异,但总体水平上上都在50%左右,同实测的总体包埋率49.68%相接近;脲酶抑制剂颗粒表现出缓释的作用,纯脲酶抑制剂和不同粒度之间的脲酶抑制剂颗粒在同样的时间条件下,溶出率差异显著(P<0.05);包被的脲酶抑制剂颗粒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变色。
试验3 对包被颗粒混料后对维生素A和自身在贮存中的变化规律,湿拌料中脲酶抑制剂的损失率以及不同形式的脲酶抑制剂对瘤胃内容物水溶液紫外吸收的影响的研究说明:脲酶抑制剂的不同形态,在精料贮存过程中脲酶抑制剂的损失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在精料中脲酶抑制剂对破坏维生素A是有一定的作用的(P<0.05),加脲酶抑制剂组和加脲酶抑制剂颗粒组在总体上还是有不同的趋势,加脲酶抑制剂颗粒对减少维生素A的损失是有意义的;脲酶抑制剂颗粒在瘤胃内容物中具有缓释脲酶抑制剂的作
硕土学位论文 糊化淀粉包被尿酶抑制刑氢回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
一
用趋势;厥酶抑制剂的包被和不包被对腺酶抑制剂损失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包被
能够减缀湿拌料条件下脉酶抑制剂的损失速度,即使是在湿拌料的存放后期(40min之
后),包彼也表现出损失卒低的趋势。
试验4对选定的化合物测定尿酶抑制作用的结果可见:含苯羟基的化合物对尿醇的
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含氦基的化合物(P<0.05):对含苯羟基的化合物的豚酶抑制作用比较,
从数据显示可见,目醉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氢醒>邻苯二酚苯酚>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
|
|
|
1 |
张海宁;应用脲酶抑制剂饲喂绒山羊增重效果观察与分析[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0年01期 |
2 |
陈阿琴,杨志刚,俞颂东;脲酶抑制剂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工业;2005年18期 |
3 |
常巧玲;孙建义;;脲酶抑制剂在奶牛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与畜牧;2006年03期 |
4 |
蒲改平,徐凤花,金学勇,徐诚蛟,潘俊波;氮肥缓释剂对水稻土壤脲酶活性、氮素转化及产量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5 |
康莉;周文生;侯翠红;魏占波;石元亮;;脲酶抑制剂的研究综述[J];河南化工;2009年02期 |
6 |
宋志远;孙庆元;;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7 |
祁茹;林英庭;;脲酶抑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及应用[J];中国奶牛;2010年12期 |
8 |
柳凤琛,孙德芳,林军;长效尿素在冬小麦上的应用研究[J];土壤肥料;1992年02期 |
9 |
刘大森,单安山,石宝明,孙金艳;几种脲酶抑制剂对大豆脲酶和绵羊瘤胃微生物脲酶的抑制作用[J];中国畜牧杂志;2004年06期 |
10 |
蒋筱仙;闵三弟;卢善玲;;脲酶抑制剂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1986年02期 |
11 |
张进权;;脲酶抑制剂在甘蔗上的应用研究通过技术鉴定[J];甘蔗糖业;1993年05期 |
12 |
石传林;邱风鸣;;利用脲酶抑制剂饲喂泌乳牛试验[J];上海奶牛;1999年02期 |
13 |
叶日松,谢仕荣,张均强;反刍动物专用预混料脲酶抑制剂饲喂奶牛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03年05期 |
14 |
李忠建;徐宏波;程茂基;;脲酶抑制剂在动物营养方面的应用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年03期 |
15 |
王桂良;肖焱波;叶优良;李欢欢;尚云峰;白波;孟运通;;脲酶抑制剂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3期 |
16 |
韩婷婷;孙庆元;宗娟;李阳;;脲酶抑制剂NBPT对马铃薯幼苗生长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0年02期 |
17 |
李联铁;;三种脲酶抑制剂对尿素氮转化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18 |
艾连顺,唐启娟,李延彬;脲酶抑制剂育肥羔羊效果试验[J];四川畜牧兽医;2001年09期 |
19 |
郑福丽;李彬;李晓云;石元亮;;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与效应[J];吉林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
20 |
刘斌忠;;脲酶抑制剂饲喂泌乳奶牛试验[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