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当前,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性的社会经济变革正在中国大地蓬勃进行,这就是中
国的城市化。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使城市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使城市成为一个内部结构日益复
杂,联结日益紧密的大系统,只有树立共生共荣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才能保证越来越多进入城市的人口享受到现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保证城市
化在新的世纪里以更大的规模向更高的质量迈进。如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立共
生关系,特别是如何衡量共生关系在城市可持续过程中的状态和水平,创造共生关系建
立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创新城市管理,是 21 世纪我国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
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的研究对在国家和各级城市管理者、决策者以及广大市民中树立共生理念,
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从而推进我国城市集约化发展,缩小城市之间和城乡差
距,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城市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通过对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的分析,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
的和重要意义,提出从共生角度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本文首先从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入手。在概括介绍共生理论和城市的特点
之后,揭示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核心机制是共生机制。首次从共生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了博弈分析,证明在
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立共生机制需全体居民的参与和各级政府的制度建设及宏观调
控,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运用共生理论,从城市系统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在对城市系统共
生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共生系统。通过对城市共生系统的结构、功能、可持
续发展目标实现过程及概念模型的分析,得出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立共生关
系的基本框架。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以系统性、功能性、可
操作性和独立性为原则,提出从特征面、独立指标集、协调指标集建立城市共生系统可
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并构建了城市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城
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内容进行了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等
方法建立了城市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
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从共生角度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进行研究。通过对城市共生系统共生面、共生模式和共生单元存在问题的分析,揭示了
目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共生能量生成过程不完善,共生模式不稳定及共
生单元质参量较低,对完善共生界面、促进共生能量生成和提高共生单元质参量提出了
创新建议。
以哈尔滨市为例,对城市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哈尔滨市的城
- I -
WP=11
东北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
市特点,建立了哈尔滨市城市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城市共生系统可
持续发展状态和能力评价模型对哈尔滨市城市共生系统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 1992-
2001 年十年间哈尔滨市城市共生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
不断改善、不断增强的状态之中,但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仍是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过程
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借鉴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共生理论等领域已有的研究
成果,以系统思想为指导,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理论
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城市化为背景,建构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
立共生关系的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