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腹腔镜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
外科微创化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方向,而做为外科微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腹腔镜技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微创、对机体影响小、疼痛反应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在兽医领域国外早就有腹腔镜技术在动物中应用的报道,并且涉及到的动物种属多、应用领域广泛。然而国内腹腔镜技术在动物领域中的应用还很局限,多数都是用于繁殖领域,还未见有关犬的相关基础研究和手术。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进行了犬最佳充气腹所用气腹压的选择试验;利用试验选择确定的最佳气腹压充气腹,完成犬腹腔镜脾脏摘除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腹腔镜胃切开与缝合术和腹腔镜胃固定术;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以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缺点。
30只犬,平均体重18kg,雌雄兼有。在同一条件下饲养21天,经临床和试验室检查健康后,开始进行试验。将试验犬随机分成五组,A组为麻醉组;B组气腹压值为0.80kPa;C组气腹压值为1.06kPa;D组气腹压值为1.33kPa;E组气腹压值为1.60kPa。分别于设定的七个时间点来监测试验犬的一些临床体征、体温(BT)、血压(SBP、SD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呼气末CO_2分压(PetCO_2)。同时分别于设定的六个时间点,采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免疫系统指标: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肌苷(Crea)、尿素氮(BUN)。除此之外,还分别用0.80、1.06、1.33、1.60kPa四种不同气腹压来充气腹,观察腹腔的膨隆是否能够充分显露术野。通过以上指标的监测与检测,并结合腹腔的膨隆情况确定一个最佳气腹压值。然后利用该气腹压值,进行每组6只犬的腹腔镜脾脏摘除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腹腔镜胃切开与缝合术和腹腔镜胃固定术。最后进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摘除术的对比试验。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所用时间、切口长度和一些免疫应激指标来验证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
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1.不同CO_2气腹压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在气腹过程中,随着气腹压增大,气腹维持时间的延长,各监测和检测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化。气腹压越大,这种改变越大。通过不同气腹压来充气腹,观察腹腔的膨隆是否能够充分显露术野的试验得知,压力为1.33 kPa时,术野显露很充分,完全可以进行手术。虽然E组暴露的术野更显著,但其对机体的损伤也明显大于B、C、D组;尽管B、C组对以上临床体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最小,但术野暴露不够充分。所以,1.33 kPa是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
2.腹腔镜技术在犬的临床应用
选用1.33kPa的气腹压进行的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均无感染,只有一例膀胱切开与缝合的手术有轻微的粘连,术后第二天食欲、精神状态基本恢复了正常。证明腹腔镜技术可以在兽医临床和外科手术中应用。
3.犬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试验
通过试验得知,完成犬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平均需30min;而完成开腹胆囊手术平均需要50min;腹腔镜胆囊切摘除术手术切口总长度为3.3cm;手术完成后,只需要进行1针结节缝合直径11mm的穿刺孔,直径为5.5mm的穿刺孔不需要缝合。而开腹胆囊摘除术时,切口长度大约平均15cm,术后要常规结节缝合8-10针。
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逐渐增多,但开腹手术组的这些指标变化都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腹腔镜手术要优于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本试验首次在国内进行了犬腹腔镜手术的系统研究。确定了犬腹腔镜充气腹的最佳气腹压值为1.33kPa,并把该试验结果运用到腹腔镜手术中,进行了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的比较,探讨了腹腔镜技术在兽医临床与外科手术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验证了腹腔镜外科的微创优点,为该技术在国内兽医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