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条件下马铃薯淀粉含量及其品质差异
【摘要】:
随着国内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及以淀粉为原料的深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对马铃薯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工企业对原料薯的需求从单一的追求高淀粉转变为开始关注淀粉的品质特性。而我国多年的育种工作重产量轻品质,导致专用加工品种的缺乏,淀粉加工业的原料薯大部分不是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而是淀粉含量中等的当地主栽品种,加工企业和种植者对品种的选择缺乏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引领,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进行生产上主栽品种在马铃薯主产区的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其他品质性状的研究,对马铃薯种植者和加工企业而言都是有益的。
本试验选用在北方一作区范围内主栽的4个不同熟期、综合性状良好的马铃薯品种(东农303、尤金、克新12号和延97-8),在该区纬度生态不同的5个地点(加格达奇、克山、哈尔滨、延吉和本溪),于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种植,并在2007年新增加了牙克石试点,增加了两个品种:中大1号和内薯7号。各试点的田间试验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案,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收获后测定产量、淀粉含量、淀粉粘度、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对淀粉含量、淀粉产量、淀粉粘度和糊化温度等性状进行多点联合方差分析及稳定性分析(AMMI模型),对生态和环境因子与淀粉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在北方一作区一定的纬度范围内,不同地域的淀粉含量随着纬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淀粉含量随着纬度的下降而逐渐降低;高纬度地区的淀粉粘度高于低纬度地区的淀粉粘度。淀粉含量和淀粉粘度,自身的遗传因素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淀粉产量和糊化温度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2.加格达奇地区的淀粉加工型品种为延97-8和东农303;延97-8和克新12号可作为本溪地区的高淀粉加工品种;克山地区应以当地主栽的克新12号作为高淀粉加工型品种;哈尔滨和延吉地区的高淀粉加工型品种,应选择延97-8。克新12号可作为各地高淀粉粘度的加工型品种。东农303和尤金可作为克山和延吉地区的低糊化温度的淀粉加工品种;尤金可作为加格达奇地区的低糊化温度淀粉加工型品种;东农303可作为哈尔滨和本溪地区的低糊化温度淀粉加工型品种。
3.淀粉含量稳定性,延97-8的淀粉含量最高,但稳定性最低,克新12号淀粉含量较高,稳定性较好。淀粉产量稳定性,延97-8的淀粉产量最高,但稳定性最差,克新12号的淀粉产量较高,稳定性较好。糊化温度稳定性,尤金的糊化温度最低,表现的最稳定。淀粉粘度稳定性,克新12号的粘度最高,稳定性较好。
4.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与日均温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糊化温度与日均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淀粉粘度与日均温和降雨量呈正相关;大中薯率与日均温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和总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
|
|
|
1 |
谢开云,郭志乾,王立英,金黎平,卞春松,段绍光,屈冬玉;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系)在宁夏的表现[J];中国马铃薯;2002年06期 |
2 |
白建明;杨琼芬;杨万林;李先平;李世锋;杨丽英;隋启君;;马铃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与品种及栽培措施的关系[J];中国马铃薯;2006年03期 |
3 |
林祖军,杨中萃,王荣;夏甘薯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通径分析与高淀粉品种选育[J];山东农业科学;1989年05期 |
4 |
杨爱梅;王自力;王家才;;甘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与品种及栽培措施关系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4期 |
5 |
杜守宇,马步朝,辛少仙;地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J];宁夏科技;1998年02期 |
6 |
梁晶;石瑛;刘凯;宿飞飞;陈伊里;;马铃薯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淀粉含量与淀粉产量[J];中国马铃薯;2007年02期 |
7 |
邵庆勤;杨文钰;樊高琼;;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8 |
宿飞飞;石瑛;梁晶;赵桂云;陈伊里;;不同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淀粉组成的评价[J];中国马铃薯;2006年01期 |
9 |
王贵平;杨荣芹;;呼伦贝尔市马铃薯淀粉加工品种应用模型建立[J];中国马铃薯;2008年05期 |
10 |
吴继华;李建国;张宏生;魏忠强;;甘薯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和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1993年05期 |
11 |
许崇香,王红霞,左淑珍,林巍,徐建文;密度对中早熟高淀粉玉米品种淀粉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5年02期 |
12 |
卞宏淳,曲淑萍,张秀梅,林婉玉,刘淑华;淀粉产量增长50%的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内薯7号”[J];现代农业;1998年10期 |
13 |
孙彦良;马铃薯加工型新品种克新12号[J];现代化农业;1994年11期 |
14 |
张诒仙;;西谷椰子淀粉产量高[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76年02期 |
15 |
郝英奇,齐新,温长文,王金楼,魏福祥,张玉红,王淑芳,陈久铁,李景锁;甘薯的不同收获日期对其淀粉产量的影响[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1年09期 |
16 |
梁烜赫;高华援;刘峰;石晓华;王凤;;影响马铃薯淀粉产量的因素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8年06期 |
17 |
穆俊祥;曹兴明;弓建国;梁建功;郭美兰;;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J];土壤;2009年05期 |
18 |
马颜亮;金光辉;孙秀梅;;马铃薯生育后期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J];中国马铃薯;2011年05期 |
19 |
李燕山;钱彩霞;刘志祥;何勇建;隋启君;;不同高淀粉马铃薯品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2期 |
20 |
牟会荣;姜东;戴廷波;张传辉;荆奇;曹卫星;;遮光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和花前贮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转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