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早期环境经验对蛋鸡环境选择与偏爱的影响

齐琳  
【摘要】: 国内外对动物环境选择及偏爱的研究多集中在野生动物上,对于动物环境选择是先天行为(遗传)还是后天学习行为所决定,一直存在争议,但对于家畜尤其是家禽的环境选择与偏爱的研究很少,国内对蛋鸡环境选择与偏爱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试验通过研究早期经验,社会因素,后期经验,食物诱饵对蛋鸡环境选择与偏爱的作用,揭示各种因素及其复合作用对蛋鸡环境选择与偏爱的影响和各种因素在蛋鸡环境选择与偏爱中的相互作用。 动物的行为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两个成分的复合,环境经验对于动物行为的形成与表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研究早期环境经验和后期环境经验对蛋鸡行为的作用,来揭示不同早期环境经验和不同后期环境经验对蛋鸡行为的形成和表达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不同因素影响下蛋鸡环境选择后在两个环境(户外散养环境,笼养环境)的时间比较,以及经历了两个环境饲养后的蛋鸡的环境选择与偏爱及其偏爱程度的研究来揭示蛋鸡偏爱于哪一种环境及偏爱程度。 本研究通过经历笼养环境蛋鸡和户外散养环境蛋鸡行为的差异比较以及经过两种环境饲养蛋鸡与只经过一种环境饲养的蛋鸡的行为差异比较,来评价哪种环境利于蛋鸡的积极行为表达,哪种环境抑制蛋鸡的积极行为的发挥。 本研究通过对蛋鸡环境选择与偏爱和环境经验对行为影响的研究,为评价哪种环境对蛋鸡是正向刺激,符合其身心需要及行为需求,哪种环境对蛋鸡是负向刺激,不满足其身心需要及行为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设计:试验1和试验2分别选用了两批蛋鸡,每个试验的蛋鸡分别进入两种不同环境进行饲养,分别是户外散养环境和笼养环境。 试验1的分组试验设计:A组:户外散养鸡;B组:笼养鸡;C组:户外散养鸡,伙伴拴户外环境,非伙伴拴笼子;D组:笼养鸡,伙伴拴笼子,非伙伴拴户外环境;E组:户外散养鸡,伙伴拴笼子,非伙伴拴户外环境;F组:笼养鸡,伙伴拴户外环境,非伙伴拴笼子试验2的分组试验设计:K组:户外散养鸡;L组:笼养鸡;M组:户外散养鸡转笼养两周;N组:笼养鸡转户外散养两周;O组:户外散养鸡转笼养两周,伙伴拴户外环境,非伙伴拴笼子;P组:笼养鸡转户外散养两周,伙伴拴笼子,非伙伴拴户外环境;Q组:户外散养鸡转笼养两周,伙伴拴笼子,非伙伴拴户外环境。R组:笼养蛋鸡转户外环境,伙伴拴模拟户外环境,非伙伴拴笼子;S组:户外散养蛋鸡转笼养环境,两边放笼子,一侧放食物;V组:笼养蛋鸡转户外环境,笼子放食物;T组:户外散养蛋鸡转笼养环境,笼子放食物;U组:笼养蛋鸡转户外环境,两边是笼子,一侧放食物。 试验条件由半封闭饲养暗箱,选择装置(全封闭暗箱+选择通道),模拟户外环境,笼子组成。用由电脑控制的录像系统对试验进行全方位的全程录像。 每组鸡分别从相应环境中选出12只鸡,在半封闭暗箱中饲养3天,拴伙伴组由12只中选出一只拴在指定环境里作为伙伴,从与试验蛋鸡饲养环境相反的环境中选出一只作为非伙伴拴在另一个指定环境里。每组随机选出其中10只鸡进行试验,每只试验鸡都是从半封闭暗箱中轻轻推入全封闭暗箱中,封闭5分钟后开启闸门,让鸡能够进入选择通道进行选择。每次试验录像记录1小时,试验后通过观察录像,记录各种试验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及结论: 1当蛋鸡只经历一种环境饲养并没有其它因素影响时,蛋鸡大多数选择早期所经历的饲养环境。表明当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早期经验对蛋鸡环境选择有很强烈的影响。 2社会作用虽然对早期户外散养环境饲养的蛋鸡的环境选择产生了影响,但没有改变早期经验对户外散养鸡的环境选择的主导作用;当伙伴拴在户外环境里时,社会作用使户外散养环境对于笼养鸡的吸引力显著加强,使笼养鸡大多数转变为选择户外散养环境,表明笼养鸡并不喜欢它们早期生活的笼养环境。 3早期户外散养的蛋鸡在经历笼养环境饲养后,选择户外环境的比例显著上升,表明后期笼养环境经验无法改变蛋鸡的早期户外散养环境经验建立的环境选择倾向;早期笼养鸡在经历户外散养环境饲养后,大多数转变为选择户外散养环境,与只经历笼养环境的蛋鸡相比,差异显著,表明后期户外散养环境经验会改变蛋鸡的早期笼养环境经验建立的环境选择倾向。 4所有的蛋鸡一旦经过两个环境饲养后(笼养和户外散养),绝大多数都会选择户外散养环境,表明蛋鸡偏爱户外散养环境。 5即使在笼子一侧放上食物或伙伴,都无法改变经历两个环境饲养的蛋鸡对于户外散养环境的选择倾向,表明蛋鸡偏爱户外散养环境的强烈程度。 6所有的试验蛋鸡无论先选择什么环境,在整个观察过程里,在户外散养环境中的时间都明显高于在笼子里的时间,差异显著。表明所有蛋鸡都偏爱户外散养环境。蛋鸡对户外散养环境的偏爱表明户外散养环境更符合蛋鸡的身心需求。 7早期户外散养蛋鸡的行为要好于早期笼养蛋鸡,沙浴,展翅,修饰,觅食,探求等表达天性的自然行为明显多于笼养蛋鸡,而消极行为如刻板行为明显少于笼养蛋鸡,表明蛋鸡的早期环境经验对蛋鸡行为的形成影响显著,表明户外散养环境好于笼养环境,有利于蛋鸡自然天性的表达,更符合蛋鸡的身心需要和行为需求。 8早期笼养的蛋鸡经历户外散养环境饲养后,表达天性的自然行为明显增多,刻板行为明显降低,说明后期环境经验对蛋鸡的行为起到了明显的修饰作用,表明户外散养环境是积极的环境刺激,会释放蛋鸡表达自然天性行为的潜能。 9早期户外散养环境饲养的蛋鸡经历笼养后,表达天性的自然行为明显减少,刻板行为明显升高,说明后期环境经验对蛋鸡的行为起到了明显的修饰作用,表明笼养环境是消极的环境刺激,会限制蛋鸡的行为表达,会抑制蛋鸡表达自然天性行为的潜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蛋鸡补钙法[J];北京农业;1994年03期
2 于海林;;蛋鸡笼养好[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1年05期
3 王振作;盛夏期间如何使蛋鸡多产蛋[J];安徽农业;2001年06期
4 王忠,宁中华;高产蛋鸡的散养综合技术[J];中国禽业导刊;2003年20期
5 林井村;;蛋鸡饲养究竟哪种方式好?[J];中国草食动物;1987年03期
6 李松龄,陈冠军;高温季节怎样维持蛋鸡高产[J];河南畜牧兽医;2002年07期
7 赵景义,李藏兰;如何确保蛋鸡在炎热夏季稳产高产[J];当代畜牧;2003年07期
8 芈奠权;高温季节怎样维持蛋鸡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1997年06期
9 John Portsmouth ,田亚东;散养蛋鸡的营养[J];国外畜牧科技;2001年06期
10 高士争,汪玉松,崔仲才,王映强;蛋鸡输卵管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和性质[J];中国兽医学报;1990年03期
11 蒋彭忠;泰兴县蛋鸡综合配套高产技术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畜牧杂志;1993年01期
12 ;海兰W-36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第29届蛋鸡比赛中夺魁[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3年06期
13 韩惠雯;蛋鸡从上笼到产蛋高峰期的饲喂技术[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1994年06期
14 刘建明;农村户养蛋鸡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农牧产品开发;1995年11期
15 李爱远;一起霹雳对蛋鸡的应激与抢救[J];北京农业;1996年06期
16 牛敏,牛赛谨;蛋鸡腹水征的诊治[J];河北畜牧兽医;1996年04期
17 艾文森;节粮型蛋鸡新品种——银星[J];农村百事通;1996年05期
18 ;蛋鸡不宜喂生骨粉[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7年05期
19 吴士平;科学喂水蛋鸡增产[J];中国禽业导刊;1997年12期
20 赵昌廷,盖世民;夏季蛋鸡难产致死的气象环境因素分析及对策[J];当代畜牧;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学勤;Joshua Gong;Shayan Sharif;曾东;;PCR-DGGE技术分析蛋鸡MHC基因对肠道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岳洪源;刘明锋;武书庚;张海军;齐广海;;“名糖活力素”对蛋鸡产蛋性能、盲肠微生物以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A];第五届(2011)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1年
3 ;河南省华罗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简介(国家蛋鸡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A];第五届(2011)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1年
4 李茜;侯海锋;郑长山;孙凤莉;;蛋鸡生态养殖有害物质控制技术[A];“科技支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畜牧业”论文集[C];2012年
5 钟钰;秦富;;我国蛋鸡养殖成本变动状况与趋势研究[A];第五届(2011)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1年
6 王必强;;磊菌宝微生态饲料饲喂蛋鸡试验报告[A];2009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郑洪;刘小燕;张清洁;易延彬;王强;程根生;;蛋鸡产蛋减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刘凤华;于同泉;吴国娟;王占贺;孙晶;王丽娜;;热应激中蛋鸡血液和肝脏SOD活性的动态变化[A];现代化畜牧生产环境与环境管理(五)——第八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彩英;曹华斌;郭小权;胡国良;;日粮铜水平对育成蛋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严华祥;谢承光;杨长锁;杨宁;李显耀;;新杨绿壳蛋鸡配套系的选育(摘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琳;早期环境经验对蛋鸡环境选择与偏爱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曲悦;蛋鸡ALV-J的分离鉴定及分子致瘤机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3 杨俊花;TRPV6在蛋鸡不同组织的表达分布及其在蛋壳腺钙离子转运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宁中华;节粮小型蛋鸡新配套系的选育及配套饲养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成廷水;氨基酸锌对蛋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周振雷;骨疏康防治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陈寒青;红车轴草异黄酮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理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8 王利华;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鸡蛋中沉积及应用效果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9 许丽;鸡营养中的胆碱及其效用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10 张皎;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的IP98防治机理及骨质疏松与IGF-Ⅰ的RFLP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秉华;基于ATmega16和PC机的智能鸡舍的研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南顺;蛋鸡用复合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3 罗玲;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蛋鸡的病理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4 耿建军;不同日龄蛋鸡卵泡发育、血清FSH和E_2值变化规律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在卵巢和输卵管表达规律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5 杨茹洁;可消化AA平衡的高棉粕饲粮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及蛋品质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6 张君涛;蛋鸡离体小肠对二肽吸收转运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建国;游离棉酚对蛋鸡的毒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阎秋良;复合酶制剂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应用效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张军霞;饲粮锌添加水平对蛋鸡产蛋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及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10 冯小宇;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和部分序列测定[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涛;提前准备 保证蛋鸡安全度夏[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2 本报记者 黄克玲;下半年蛋鸡市场有望升温 养殖者稳定心态很重要[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3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冀贞阳;异常光照对饲养蛋鸡的危害[N];山东科技报;2009年
4 梁久梅;幼龄蛋鸡饮用热水效果好[N];临汾日报;2009年
5 杨雪青 林保芳;夏季蛋鸡饲料配比要适时调整[N];山东科技报;2010年
6 通讯员 张福春;山沟里的“千万财富”[N];赤峰日报;2011年
7 宋蕾 杨乃芬;河北“蛋鸡之乡”的困惑[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辛延军;冬季蛋鸡综合饲养管理关键点[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9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王笃兰;猪油炒芝麻饲喂蛋鸡好[N];河北科技报;2010年
10 ;蛋鸡秋季饲料营养的调整[N];湖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