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青海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拟研究
【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在全球碳收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是研究区域甚至全球尺度初级生产力、估算碳通量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预测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是碳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植被对大气CO2的固定,并进一步影响碳循环的其他环节。本文以光能利用率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模型(NPP.EMSC),旨在从资源平衡的观点分析青海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格局。利用插值得到的每8天气象数据遥感数据(MODIS和HJ-1B)、高精度DEM等数据,模拟得到了青海地区2008、2009年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
模拟结果表明:2009年青海地区植被总NPP为58.23 Tg C,平均值为92 g C·m-2·a-(?),NPP的总体分布趋势为自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其中青海地区东部及东南部森林生态系统NPP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一般在300~700 g C·m-2·a-1之间;南部及中部部分地区主要分布高原草甸和灌丛,NPP一般在100~300 g C·m-2·a-1中部大部分地区及西北部地区由于受强大陆性气候控制,主要分布稀疏植被,NPP大多低于100 g C·m-2·a-1,其中柴达木盆地为青海生产力最小的区域,几乎为0 g C·m-2·a-1。将模拟结果与MODIS NPP产品数据及GLOPEM-CEVSA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NPP-EMSC模型在青海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青海地区植被NPP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最大,冬季几乎为零。
利用NPP-EMSC模型模拟得到的青海地区NPP数据及该区域降水、年积温数据,分析NPP与降水、年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NPP与单要素年积温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单要素降水量相关性较差。在降水量小于450 mm的地区,降水量对NPP的贡献较大,降水量大于450 mm的地区,年积温对NPP的贡献较大。NPP与地形要素(DEM、坡度、坡向)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地区NPP随海拔和坡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坦及南坡地区NPP相对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该地区人类活动强度较大所致。
|
|
|
|
1 |
朱文泉,陈云浩,徐丹,李京;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5年03期 |
2 |
朱文泉,潘耀忠,龙中华,陈云浩,李京,扈海波;基于GIS和RS的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以中国内蒙古为例[J];遥感学报;2005年03期 |
3 |
吴学栋,董俊,乔小林;陇中半干旱丘陵区沙打旺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净初级生产力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0年06期 |
4 |
刘某承;李文华;;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均衡因子测算[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9期 |
5 |
胡瀞予;陈建璋;魏浚纮;陈朝圳;;应用MODIS影像数据估测台湾陆域生态区之净初级生产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6 |
国志兴;王宗明;张柏;刘殿伟;杨桄;宋开山;李方;;2000年~2006年东北地区植被NPP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8年08期 |
7 |
苗正红;王宗明;宋开山;任春颖;杜嘉;张素梅;;基于遥感技术的吉林省生态资产定量评估与动态监测[J];国土资源遥感;2011年02期 |
8 |
张宏;极端干旱气候下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
9 |
王李娟;牛铮;旷达;;基于MODIS数据的2002~2006年中国陆地NPP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04期 |
10 |
吕建华,季劲钧;青藏高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的模拟试验 Ⅱ.植被叶面积指数和净初级生产力[J];大气科学;2002年02期 |
11 |
董文娟,齐晔,李惠民,周大杰;植被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研究——以黄河小花间卢氏以上流域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
12 |
何勇,董文杰,秦大河;6 kaBP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2期 |
13 |
梁妙玲;谢正辉;;我国气候对植被分布和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5期 |
14 |
谷晓平;黄玫;季劲钧;吴战平;;近2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2期 |
15 |
罗艳;王春林;;基于MODIS NDVI的广东省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4期 |
16 |
韦莉;赵军;潘竟虎;李霞;;基于MODIS数据的黄土高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5期 |
17 |
卫亚星;王莉雯;;应用遥感技术模拟净初级生产力的尺度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
18 |
任海,彭少麟,向言词;鹤山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J];植物生态学报;2000年01期 |
19 |
高志强,刘纪远,曹明奎,李克让,陶波;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
20 |
彭友贵,陈桂珠,武鹏飞,缪绅裕,殷敏,佘忠明;人工生境条件下几种红树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比较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