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研究

史俊涛  
【摘要】: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使得水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采用法律手段对水资源实施保护和管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特别是依法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如何能在不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保障水资源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人类永续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将水资源作为无价物进行计划分配,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滥用和浪费现象,其影响至今还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状况值得忧虑,水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为规范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但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规定还很欠缺,亟待完善。 本文共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概述部分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出发,强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第三章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和本质的全面介绍,分析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相互关系,明确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得出我国坚持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第四章通过对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的分析比较,吸取合理的部分,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可借鉴之处。第五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通过介绍国内水权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国新《水法》的立法目的和思想、制度设计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构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健全水资源法律法规,建立明确的水资源流域管理制度,建立水权制度,确立公众参与机制,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总之,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法律层面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芙蓉;中国水权法律制度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李珂,蔡岚;水权与水权交易体制的理论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罗世荣,黄璐;完善我国农村水权法律制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黄锡生;论水权的定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黄锡生;论水权的概念和体系[J];现代法学;2004年04期
6 杨成海,董敬;水权[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7 刘小玲,任大鹏;关于我国水权法律制度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何东风;王春美;刘云英;;水权管理制度改革之我见[J];内蒙古水利;2005年04期
9 刘芳;;水资源属性与水权界定[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丁国庆;董少君;;水权的理论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11 晏成明;单以红;;对我国水权配置主体的选择原则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年15期
12 吴楠;;水权问题初探[J];水文;2009年01期
13 祝远雷;汤文静;纪新爱;;浅谈菏泽市黄河水权转换有关问题[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 黄萍;;水资源利用市场化下的水权及其类型化探讨[J];生态经济;2012年05期
15 许艳霞;;水权问题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4年03期
16 苏青,施国庆,吴湘婷;区域水权及其市场主体——对东阳—义乌水权转让实践的认识[J];水利经济;2002年04期
17 贾登勋,尹珊珊;浅析水权法律制度——以西北地区集蓄雨水为例的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04期
18 邵维国,刘东铖;论水权的概念及性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9 丁小明,李磊;污水水权的探讨[J];技术经济;2005年07期
20 黄锡生;完善我国水权法律制度的若干构想[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王干;;水权理论及实践问题浅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何文强;;公民水权的宪政之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3 邢鸿飞;;论作为财产权的水权[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樊继兵;;论如何运用“水权和水市场”理论采取经济手段优化配置资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王春元;徐青;;环境水权实证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菁;张毅华;;关于日本水权定额设定与审查的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秋俊;李希昆;;水权与水权交易的法制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吴志良;;水权与环境保护[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9 许开华;王胜伟;;水权若干问题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贾俊艳;;论水权的流转规则[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磊;河水资源的产权管理与运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戎丽丽;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靳雪;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杨向辉;我国水权转换模式及转换价值评估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段永红;中国水市场培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陈洁;水权期权交易的理论、方法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9 何逢标;塔里木河流域水权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关全力;新疆农业节水管理一体化体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论我国水权的行使[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龙;水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刘斌;论中国水权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陈飘;初探水权流转的障碍及其对策[D];浙江大学;2005年
5 林龙;论我国可交易水权法律制度的构建[D];福州大学;2006年
6 朱保建;论中国水权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许旭;论资格水权与实时水权的权利性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刘艳慧;内蒙古自治区水权制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黄俊铭;水权动态转换平台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琰洁;水权动态转换模式及价格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水权实践的起点[N];中国水利报;2001年
2 水利部政策法规司 王治;关于建立水权与水市场制度的思考[N];中国水利报;2001年
3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陈志军;水权如何配置管理和流转[N];中国水利报;2002年
4 吴季松;水权转换试点的现实和法律、经济思考[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刘国强 张文武;水权买卖谁说了算[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刘自国;黄河水权转换走向规范[N];中国水利报;2004年
7 ;黄河水权转换管理实施办法(试行)[N];中国水利报;2004年
8 胡和平 清华大学教授、水资源研究所所长 王亚华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乔建华 柳长顺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灌区改革中的水权转换[N];中国水利报;2004年
9 记者 于迎涛 通讯员 裴勇;内蒙古黄河水权转换总体规划获批复[N];中国水利报;2005年
10 记者 汪栋;甘肃首次实行跨行业水权转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