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杨建龙  
【摘要】: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和商品粮提供量连年增加,农业生产的潜力和相对优势逐渐减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成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技。“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5%,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理论和时间均已证明农业科技资源是农业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集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农业科技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各类服务资源,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类要素,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区域分布中还处于“分散”状态,未实现高效率的产出。国内外研究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虽然比较成熟,但是缺少运用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为此,本文通过实证验证了科技资源评价理论的科学性,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借鉴。本文以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发展相互关联性和因果关系为分析基础,将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农业科技资源的内部配置效率,即农业科技资源内部投入产出效率;第二个层次是农业科技资源的外部配置效率,即农业科技资源的最终配置效果,分析科技资源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在上述基本思路指导下,明确研究背景,研读文献,梳理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理论;界定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明晰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分析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现状,找出农业科技资源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DEA方法评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的内部配置效率,比较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明确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在全国所处的位次;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的最终配置效果,并对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做了比较分析。针对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从配置主体、配置机制、配置模式以及配置路径等方面分析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要素,从培育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宏观环境和优化微观基础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根木;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J];求实;2000年05期
2 黄季焜,胡瑞法;政府是农业科技投资的主体[J];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04期
3 张彦萍;农业科技园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4 ;西部开发农业科技先“亮”[J];农牧产品开发;2000年05期
5 戴小枫,边全乐,汪学军;关于如何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J];农业科技管理;2000年01期
6 ;2000年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公布[J];农业信息探索;2000年06期
7 沈伟桥;21世纪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湖南项目正式启动[J];湖南农业;2000年03期
9 未闻;关于召开国际农业科技大会的消息[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10 马胜杰,王俊;知识经济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12期
11 田维谦;认清形势 狠抓落实 把我省农业科技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在全省农业科技大会上的总结讲话[J];安徽科技;2001年11期
12 ;国际农业科技大会将在京召开[J];中国稻米;2001年02期
13 ;农业科技革命的盛会——首届国际农业科技大会综述[J];中国科技产业;2001年12期
14 雷茂良,王斌,聂善明,吕建秋;农业科技产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环境与保障措施[J];农业科技管理;2001年05期
15 傅建祥;我国农业科技论文现状与农业科技的发展[J];中国农业教育;2001年01期
16 戴小枫;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新变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17 马培华;提高认识 明确目标 努力开创农业科技新局面──在全省农业科技大会上的讲话[J];青海科技;2001年06期
18 ;农业科技的春天[J];山东农业;2001年03期
19 李晓林,孙红,戴晓枫;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J];中国农学通报;2001年05期
20 ;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为实现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全省农业科技大会综述[J];安徽科技;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黄初;张丽霞;;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企业[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石元春;;农业科技及其产业化前景[A];首届湖北科技论坛主体报告及专家建议书[C];2001年
3 唐仁华;;农业科技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思路[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4 刘灏;刘倩琦;;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地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初探[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5 李广敏;;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推动农业科技全面进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胡士斌;;农业科技园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为例[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7 王惠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工作[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英虎;;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的作用与意义[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梁录瑞;张超;高鸿烈;张水绒;;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实践[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詹峰;;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措施与方法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宇文;基于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的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 纪绍勤;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礼胜;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5 黄建勇;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6 田新豹;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韩作生;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价值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陈建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何燕子;基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永晔;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2 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3 吴科举;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探索及经验[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娅;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效率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杨建龙;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刘芳;农业科技公共服务主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孙要朋;河北省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程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发展模式探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孙明明;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赵凌云;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建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德荣;农业科技创新任重道远[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李国强;建设农业科技园之思考[N];江西日报;2003年
3 记者夏珺;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全面展开[N];人民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和丽刚;我省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N];云南科技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石宇;农业科技:花开农家处处香[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6 记者  赵春燕 卢雪英;川藏农业科技考察团来我州考察交流[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农业科技支撑[N];经济日报;2006年
8 李爱珍;我省邀专家为农业科技创新支招[N];山西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杨鸿洲;服务做到家门口[N];伊犁日报(汉);2006年
10 致公党辽宁省委;整合农业科技资源 建立科技创新体系[N];友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