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重组CotA漆酶的固定化及其在染料降解中的应用

郑晓芳  
【摘要】:本研究分别采用海藻酸钠—CaCl_2包埋法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nFe_3O_4吸附法以及这两种混合材料对重组CotA漆酶进行固定,并且对三种固定化漆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包埋法、吸附法和混合材料法对CotA漆酶的固定率分别为33.25%、92.46%和100%。对固定漆酶和游离漆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分别以ABTS、SGZ和DMP为底物所测定的三种固定化漆酶和游离漆酶的最适pH都不相同,不同材料对漆酶的固定化导致最适pH的迁移;固定化漆酶的pH稳定性相比于游离漆酶明显增加。三种固定化漆酶和游离漆酶的最适温度都为60℃,固定化并没有增加漆酶的温度稳定性,三种固定化漆酶比游离漆酶的温度稳定性低。三种固定化漆酶对金属离子、酶抑制剂、去垢剂和有机溶剂都有很高的耐受性。5 U/L的三种固定化漆酶和游离漆酶对活性亮蓝、刚果红、孔雀石绿和靛蓝四种染料的降解研究表明:固定化漆酶对染料的降解作用比游离漆酶的效果要好,其中固定化材料的吸附作用对于染料的移除起到很大的作用。三种固定化漆酶和游离漆酶对孔雀石绿和靛蓝的降解作用差别不大,在2 h内即都达到97%以上。混合材料固定法对活性亮蓝和刚果红的降解效率最高,分别为95.99%和97.81%;包埋法、吸附法和游离漆酶对活性亮蓝的降解率分别为88%、48%和80%;对刚果红的降解率分别为96%、84%和82%;包埋法对染料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吸附法。通过对固定化漆酶降解染料重复使用次数的研究,发现混合材料固定化漆酶在分别循环使用第10次和第20次时对活性亮蓝和刚果红的降解率分别为60.65%和67.08%;循环使用第50次时,对孔雀石绿和靛蓝的降解率分别保持在97%和94%。包埋固定化漆酶分别在对活性亮蓝和刚果红循环使用7次和18次后,降解率仍为60%以上;对孔雀石绿和靛蓝的降解在循环使用50次时降解率仍保持在90%以上。吸附法固定漆酶的重复使用潜能相对较低,在分别使用第3次和第4次时对活性亮蓝的刚果红的降解率分别低至24%和51%;分别使用第17次和第13次时对孔雀石绿和靛蓝的降解率分别为66%和49%。由此可见,在连续重复使用之后,包埋法固定化漆酶和混合材料固定化漆酶仍能保持很高的降解作用和稳定性。这种高重复使用潜能在工业应用中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缪静,姜竹茂;漆酶的最新研究进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朱显峰,杨生玉,沈永红,刘宇鹏,于成德,王俊芳,吴坤;漆酶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朱显峰,丁涛;常见金属离子对漆酶酶活的影响[J];化学研究;2003年03期
4 王宜磊;培养条件对毛栓菌漆酶分泌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3年05期
5 曹治云,郑腾,谢必峰,陆承平;漆酶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4年04期
6 刘梦茹;付时雨;詹怀宇;陈浩;刘浩;;毛柄金钱菌漆酶的纯化与理化性质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7 代海兵;王菡;;漆酶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方华;黄俊;陈曌;张德庆;丁莉芸;;培养条件对Coriolus Versicolor菌分泌漆酶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9 李辉;付时雨;刘浩;詹怀宇;周攀登;;过氧化氢与漆酶的协同催化反应[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10 姜标;徐向亚;李祖义;;用于生物氧化的蓝色漆酶[J];有机化学;2008年10期
11 杨林;王建洲;刘刚;;漆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9年02期
12 李玉英;杨震宇;;漆酶的特性和应用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9年05期
13 金城;;中国栓孔菌属漆酶的筛选与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2年09期
14 王锋;刘英;汪印;许光文;刘春朝;;漆酶及其应用[J];生物加工过程;2012年04期
15 靳蓉;张飞龙;;漆酶的催化反应体系[J];中国生漆;2013年01期
16 王光辉;蔡乾德;沈(王争);杨振平;;漆树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Ⅲ.底物疏水化对中国漆树漆酶催化活性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17 季立才,胡培植;漆酶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6年01期
18 朱启忠,王宜磊;毛栓菌胞外漆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J];生物技术;2000年02期
19 朱 陶,赵永芳;粗毛栓菌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2期
20 兰瑞芳;孢薪菇漆酶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锋;王璋;;分泌胞外漆酶大型真菌的分离及高产菌株选育[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董天保;余洪波;张晓昱;;一种黄色漆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特征[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志明;陈宇;刘行侠;吴锦程;;枇杷果肉漆酶酶学特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晓雷;赵一雷;;基于同分异构体底物的漆酶催化氧化分子机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5 张全升;陈杨梅;马邕文;万金泉;王艳;黄明智;;漆酶改性及其对OCC浆性能的影响[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涂楚桥;梁宏;王光辉;;漆树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XⅢ)——Fe~(2+)离子对漆酶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刘娜;孙丹丹;秦梦华;;漆酶/酚类化合物改善AOCC浆强度性能的研究[A];中国科协第13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铈汶;李孝红;孙佳姝;蒋兴宇;;表面固定漆酶的静电纺丝薄膜及其在污水脱色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9分会:公共安全化学[C];2014年
9 王珊珊;孙健;陈青君;朱孟娟;王贺祥;张国庆;;丁香桑黄胞外漆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A];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王岁楼;孙君社;;灵芝突变株G1502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恩丽;云芝漆酶的生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傅恺;真菌漆酶高产菌株的发酵产酶及酶促降解有机染料的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张弘;漆酶催化烯胺化、氧化偶联反应及漆酶固定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周攀登;真菌漆酶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特性及其用于偶联聚合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姬广磊;漆酶在染料脱色和疏水性芳香化合物降解转化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方华;耗氧型光纤DCP传感器敏感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芳;重组CotA漆酶的固定化及其在染料降解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2 林琳;漆酶预处理对人造板施胶量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宋思梦;红豆杉根际漆酶菌株的分离、优化与实际应用[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文潇玮;漆酶转化HOPDAs及部分染料的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陈曦;漆酶催化转化2,4-DBP和2,4,6-TBP生成OH-PBDEs及其机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红;漆酶预处理改善蔗渣氧碱制浆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黄顺;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筛选漆酶高产突变株[D];安徽科技学院;2016年
8 陈小煌;漆酶的发酵生产及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9 胡一杰(Alhujaily,Ahmad Nashi S);Physisporinus sp漆酶纯化、性质及对染料的脱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黄冬群;漆酶/介体体系对合成染料降解行为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