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欧美山杨杂种转抗虫基因的研究

李彩华  
【摘要】: 抗虫基因工程为选育新的林木抗虫品种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与常规育种相 比,它可以大大地缩短育种周期,并能定向改良林木遗传特性,可降低投资和减少 环境污染等优点。本研究以欧美山杨杂种(populus tremula×P.tremuloides)为试材,采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抗虫基因(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嵌合基因)的转化。探 讨了影响转基因的若干因子,初步建立了欧美山杨杂种转化系统,获得了转化再生 植株,经GUS检测及PCR-Southern印迹杂交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欧美山杨杂种基 因组中,为进一步开展山杨遗传转化打下理论基础。本研究结果如下: 1.确定了筛选欧美山杨杂种转化体及选择生根培养的卡那霉素浓度。卡那霉素 抑制叶片分化的浓度下限为20mg/L,获得抗性芽后,逐步提高卡那霉素的浓 度;生根培养时的选择浓度为15mg/L,可完全抑制欧美山杨杂种植株生根。 2.测试了头孢唑林钠有效的除菌浓度及对叶片分化的影响。头孢唑林钠浓度为 600mg/L时,可完全抑制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欧美山杨杂种叶片对头孢 唑林钠有较强的抗性。 3.探讨了影响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初步建立了以叶片为外植体的转化系统。 4.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欧美山杨杂种叶片外植体,共得到2个卡那抗性 芽,转化率为2.1%。 5.对转化植株进行了GUS表达检测。随机抽取欧美山杨杂种转化植株25株,进 行GUS检测,其中呈阳性的植株有21株,阳性率为84.0%。 6.转化欧美山杨杂种的再生植株在选择生根培养基上(卡那霉素浓度15mg/L) 的生根率为82.4%。 7.选取GUS阳性的植株,进行了PCR-Southern杂交检测,均呈阳性。结果证 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欧美山杨杂种基因组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鹏;陈丽华;卞西陈;武巧英;;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2 刘生梅;;浅谈大通地区主要野生观赏乔木资源现状及其保护[J];青海农林科技;2011年02期
3 周国娜;袁胜亮;张丽丽;;林分类型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4 王力刚;赵岭;许成启;李峰;高野;;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8种阔叶乔木主要生理参数的特征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1年05期
5 李军;田超;杨新兵;;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强;闫德飞;解三平;孙柏年;;山杨(Populus davidiana)叶气孔参数随着海拔的变化[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范继红;;山杨的组织培养[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哈米提;;山杨楔天牛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沈清赵;杨淑贞;刘雅琴;张敏;许平准;;绿化品种山新杨[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5 曾凡锁;;抗BGT蛋白多克隆抗体和酶标抗体(HRP)的制备与纯化[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6 李开隆;邢亚娟;李霞;刘培林;张方春;莫金忠;王继军;;山杨纸浆材种源、家系、无性系三水平综合选择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7 刘桂丰;常玉广;董京祥;;小黑杨转双价抗虫基因的研究[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春惠;;湖北省杨树人工林定向培育无性系选择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余新晓;徐军亮;马履一;;华北土石山区小流域天然次生林演替规律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闫德飞;孙柏年;解三平;吴靖宇;;甘肃皋兰渐新统杨属气孔参数特征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卉;山杨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及利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闫绍鹏;欧美山杨杂种扦插生根的理化与分子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法蕾;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伐根分解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高露双;长白山典型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闫永庆;松嫩平原盐碱胁迫对目的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孙龙;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林型树木边材液流通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侯继华;中国暖温带辽东栎林主要树种共存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8 王树森;华北土石山区基于森林植被演替规律的森林健康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陈遐林;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10 刘凤芹;冀北山区典型林分类型结构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彩华;欧美山杨杂种转抗虫基因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张静;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山杨杂种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3 武晓东;欧美山杨杂种微扦插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冷淑娇;欧美山杨插穗不定根发育的诱导期和伸长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宋爽;黑林1号杨转双价抗虫基因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春霞;抗冻蛋白基因对山杨等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齐凤慧;欧美山杨杂种愈伤组织再生系统的建立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闫绍鹏;欧美山杨杂种无性系低温胁迫下几种生理指标的遗传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杨林娜;白杨新杂种的茎段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侯德英;转CMO和BADH基因烟草抗旱性及山杨转基因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飞鹏;市第五次少代会闭幕[N];北京日报;2006年
2 记者 肖新华;“杨梅之乡”遭遇商标抢注尴尬[N];温州日报;2005年
3 陆列嘉;顾秀莲周铁农巡视徽商大会展馆[N];安徽日报;2007年
4 陈红卫;深入推进基层党建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N];商洛日报;2007年
5 记者 方由朝;省有色集团领导来我市考察投资项目[N];商洛日报;2007年
6 安徽记者站 李远峰;徽商大会:旅游展区人气旺[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墨林;白杨树,你还好吗?[N];丹东日报;2006年
8 郑研 记者  曹显钰 实习生 严亚男;我省举办部分在肥高层次人才迎春茶话会[N];安徽日报;2007年
9 张元胜 姚晓东 记者杨晓伟;三个风电项目获省核准[N];锦州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许志天 记者  金勇;省武警总队召开第二次党代会[N];安徽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