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发生、监测与扑救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收集国内外雷击火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综合论证了雷击火这一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他的形成机理的复杂性、预测预报的多因子性以及在引发森林火灾方面预防、监测与扑救的特殊性。论述了雷击火与雷暴的活动密切相关。雷暴,尤其是干雷暴的出现时,遇到森林火灾多发地区,雷击火常常也多。雷击火有其地理、时间和地形分布特征。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使得对雷击火的预防、监测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预防和监测雷击火的综合方法,结合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燃物的不同类型论证了在扑救森林火灾时应采取的扑救方法以及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扑火人员安全等问题。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森林类型的改变,环境的恶化,尤其是2002年夏季在我国发生了有史以来的,因雷击火引发的特大森林火灾,再次告诫我们要深入研究雷击火发生机理,以便提高预防、监测与扑救雷击火手段的重要性。论文提出了在我国雷击火发生占38%的大兴安岭林区因采取的科学防范措施的建议。在预防、监测与扑救雷击火的对策上,应高度重视和加强雷击火形成机理、预测预报以及实时监测、扑救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