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木醋液对植物生长调节机理研究

王海英  
【摘要】:12种木醋液中硬杂木锯末木醋蒸馏液pH值最低,有机酸含量(以HAc计)最高。不同烟温度下收集的木醋液密度、气味、颜色差别不大。除硬杂木锯末木醋蒸馏液外,大多数木醋液pH值在4左右,三种(桦木、柞木和杂木)木醋液稀释倍数与pH值的关系中,三种木醋液的pH值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柞木木醋液是一种组成成分相当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有机成分是有机酸、酚类、醇类和酮类等物质。GC/MS分析结果表明:柞木低温(采集烟温度80~90℃)木醋液主要有机成分是醇类。柞木中温(采集烟温度90~150℃)木醋液主要有机成分是醇类、酮类、有机酸类和酚类。柞木高温(采集烟温度150℃以上)木醋液主要有机成分是酮类、有机酸类(主要是乙酸)、醇类和酚类。从组成成分分析结果看,随着收集烟温度的升高,化合物种类增加。从木醋液有效成分(以有机酸含量为标准)上看,90℃开始收集可以获得更多有效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三种不同烟温度下采集的柞木木醋液,其有机酸含量、pH值和精制得率也各不相同。 GC/MG分析表明:柞木木醋液的化学组分主要是乙酸、戊酸、4-甲基戊酸、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正二十一碳烷、正二十二碳烷等。分析表明柞木木醋酸性物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含量最高(42.37%);酚类物中4,6-二(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酚(35.97%)和2,6-二甲氧基苯酚含量最高(34.41%);中性物中1,4-氧硫杂环-2-酮(44.30%)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36.59%)的含量较高。三种木醋液都含有乙酸和苯酚,桦木木醋酸性物只含有乙酸一种成分。木醋液的化学组分与炭材种类、制取方法、制取的时间不同而异。木醋液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它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木醋液的质量如何控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木醋液化学组分研究对木醋液的成分分析和产品品质基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桦木木醋液中含有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57.0 mg/g;柞木木醋液中含有9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63.6 mg/g;杂木木醋液中含有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57.9 mg/g。 收割时大豆桦木木醋液处理一粒荚数、三粒荚数和四粒荚数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大豆桦木木醋液处理总粒数(137粒/株)最高,对照最低(118粒/株)。大豆桦木木醋液处理产量(226.82g/m~2)最高,比对照(212.74 g/m~2)增产6.62%,大豆桦木木醋液处理促进了三粒荚数、四粒荚数的生成,从而使大豆每株的粒数增加,达到增产的目的。叶面喷施桦木木醋液300倍稀释液对大豆主茎长、主茎粗、主根长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大豆清水对照和桦木木醋液300倍稀释液处理,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0.31%和21.05%,比对照提高3.64%。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第二次叶面喷施后第四周(2003年8月19日)大豆桦木木醋液处理比对照高。叶绿素b含量在第二次叶面喷施后第三周、第四周(8月12、19日)大豆桦木木醋液处理比对照高。 收割时水稻桦木木醋液处理产量(56.67克/簇)最高,比对照(42.15克/簇)增产34.45%,水稻柞木木醋液处理(47.75克/簇)增产13.29%,水稻杂木木醋液处理(55.00克/簇)增产30.49%。木醋液主要通过增加穗数(穗/簇)达到增产的目的。水稻桦本木醋液处理穗长、穗数与对照差异均极显著。柞木木醋液300倍稀释液对水稻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世权,徐海滨;大豆、玉米、水稻的需肥特点[J];吉林农业;2005年07期
2 王秀香;韩彦辉;张春兰;郑根昌;;作物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刘庆生;刘高焕;储晓雷;;水稻、大豆与芦苇农田冠层光谱特征研究——以辽河三角洲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4 张建明,朴钟泽,陆家安,张承妹,杨博友;木醋液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5 申凤善,鲁京兰,太俊哲;木醋液对水稻发芽生长的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2年01期
6 张大瑜,高旺盛;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比较优势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03期
7 李太元,田广燕,王浩然,付延军,韩贞珍;木醋液抑菌效果的观查[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张晓光,林岩,张晓华;刺五加豆奶保健饮料生产工艺[J];现代化农业;1996年04期
9 许淑琼,陈福林;天然木醋液在大棚草莓上的应用初报[J];西南园艺;2003年03期
10 苗以农;大豆产量低的生理原因[J];作物杂志;1994年02期
11 ;木醋液的木材防腐效果[J];世界林业研究;1997年02期
12 杜相革,史咏竹;木醋液及其主要成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13 杜相革,史咏竹;木醋液及其主要成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3期
14 单会娇;王冰;韩荣春;徐保利;李先宽;;刺五加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04期
15 刘绍考,陈树元,卞咏梅,谢明云,王萍;水稻大豆等作物HF伤害阈值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89年02期
16 李斌;;木醋液在日本农林业上的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1993年03期
17 ;巧用木醋液防治大棚蔬菜害虫[J];中国农村科技;2000年06期
18 贾明勋;马玉文;房慧杰;尹国汉;;木醋液的利用[J];吉林林业科技;1992年04期
19 王海英,李玉生,杨国亭,刘志明;柞木木醋液有机成分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0 柏美娟;孔祥峰;印遇龙;;木醋液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艳;付迎春;陈铁保;胡凡;王宇;朴英;孙宝宏;王洪武;;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与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竞争关系研究[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连铮;;加速大豆专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促进大豆产业发展[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大勇;易金鑫;何晓兰;徐照龙;朱虹润;马鸿翔;;大豆水通道蛋白家族基因的相关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冯虎元;陈拓;徐世健;强维亚;张满效;安黎哲;王勋陵;;UV-B辐射对大豆生长、产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孙贵荒;宋书宏;刘晓丽;董丽杰;孙恩玉;张丽;陈艳秋;;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6 周建新;姚明兰;;玉米、大豆混合发酵酸奶的加工工艺研究[A];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C];2002年
7 邵碧英;江树勋;陈文炳;李寿崧;;大豆及其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的二重PCR检测[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谷淑湘;;大豆苗前除草剂药效差的原因分析[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9 杨文杰;吴燕民;唐益雄;;大豆转录因子基因GmMYBJ6的表达及功能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10 余善鸣 ;刘淑兰 ;高佩明 ;李兰英 ;王成民 ;张金芳 ;曲广海;;富硒大豆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英;木醋液对植物生长调节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李雪平;大豆DREB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郎有忠;水稻高产株型有关重要性状的产量生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4 祁碧菽;水稻Ca~(2+)/H~+反向转运体OsCAX3的功能、表达特性及调控序列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洪家;水稻不定根发生基因ARL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6 程玉祥;水稻NADP-苹果酸酶与逆境关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8 李永夫;水稻适应低磷胁迫的营养生理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刘红艳;水稻水孔蛋白与钾通道协同调控及参与种子萌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刘学群;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候选基因的筛选与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齐红;水稻金属离子转运体基因OsMTP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岳琼;不同株型大豆某些理化性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晓红;gna基因在大豆上的转化及转化体系的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蔡燕弟;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品系)遗传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5 江泉;农杆菌介导gagal基因转入大豆和大豆体细胞胚培养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唐巧玉;大豆中硒的生理生化及其含硒蛋白的初步分离[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王新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郭数进;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抗旱选择指标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9 苏颖;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子标记[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10 龚凌霄;大豆异黄酮的提取与精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帆影;老年痴呆早期多泡脚[N];健康时报;2007年
2 王立奎 记者  张桂英;玉米适时晚收水稻大豆抢收快收[N];黑龙江日报;2006年
3 牡丹江农技站;专家为大豆水稻病虫害防治支招[N];农资导报;2007年
4 陈洪毅 记者 郝建华;水稻玉米增加 大豆面积下降[N];黑龙江日报;2005年
5 向清凯;假如不种大豆……[N];经济日报;2002年
6 记者 曲静;我省大豆实现大面积高产[N];黑龙江日报;2000年
7 天琪期货 马明旺;条件适宜 面积增加[N];证券时报;2004年
8 尚学斌 曹国鸿 记者 连祥;一座营镇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N];吉林农村报;2007年
9 庄伟东;大豆期价接近底部区域[N];国际金融报;2004年
10 岳金凤;神经衰弱用点刺五加[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