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航片的正射影像林相图制作及森林测量研究

智长贵  
【摘要】:利用航空像片(以后简称航片)进行林业制图和森林测量是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本文根据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原理,利用ERDAS的OrthoBhSE模块对2003年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拍摄的176张航片,共13条航带进行了空三加密,并对其进行了数字微分纠正,最后生成了帽儿山林场比例尺为1∶25000影像林相图和传统的林相图以及各个施业区比例尺为1∶10000影像林相图和传统的林相图,影像图点位中误差仅为2.953m,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这也是我国林业部门第一次通过数字微分纠正生成的正射影像林相图和林相图。正射纠正消除或大大降低了因摄影机倾斜和地形起伏两种因素引起的影像位移,消除或大大降低了航片各种误差的影响,主要包括:摄影机物镜畸变、摄影感光材料变形、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对像点坐标的影响。最后,本文以尖砬沟施业区为例,利用制作的正射影像林相图以及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得到的航片外方位元素和数字表面模型,进行了森林测量研究,包括面积、郁闭度、林分平均高和单个立木树高测量。在此过程中,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第一、采用GPS的RTK测量技术,按照近似密周布点方案,在野外共测得帽儿山像控点91个(全部为Fixed状态),全部为平高点,加上购买的4个控制点共95个像控点,像控点最大误差为dm级。 第二、对四幅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600dpi分辨率进行扫描,采用3次多项式进行纠正,配准精度分别为:第一幅地形图的控制点X坐标误差均方根为0.0036 pixel,Y误差均方根为0.0014 pixel,总误差均方根为0.0038 pixel;第二幅地形图的控制点X误差均方根为0.0042pixel,Y误差均方根为0.0020pixel,总误差均方根为0.0047pixel;第三幅地形图的控制点X误差均方根为0.0043pixel,Y误差均方根为0.0022 pixel,总误差均方根为0.0048 pixel;第四幅地形图的控制点X误差均方根为0.0026 pixel,Y误差均方根为0.0007 pixel,总误差均方根为0.0027 pixel。最后,对拼接后的四幅地形图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六个检查点中,X坐标误差(ΔX)最大值为1.741m,最小值为0.037m,平均值为1.119m;Y坐标误差(ΔY)最大值为1.501m,最小值为0.516m,平均值为1.006m。单个检查点的坐标误差均方根(T_i)中最大值为2.026m,最小为0.517m,所有检查点坐标总误差均方根(T)为1.749m。 第三、采用三角形线性插值及三角形非线性插值方法,分别生成了分辨率为5m的DEM,并采用检查点法和等高线回放抽样法对DEM进行了精度检验,其中回放等高线方法中,首次提出了“重合度”检验法。检查点法共选择49个控制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线性插值总误差均方根为4.1m,非线性插值总误差均方根为3.8m,非线性插值精度偏高。回放等高线法,共选择18个公里网格的等高线与原等高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线性插值其重合度为96%,非线性插值重合度为96.5%。非线性插值总体回放精度较高。 第四、首次提出了利用绝对与相对位置求航片外方位元素初始值的方法,解决了应用自检校光束法进行区域网平差所需要的外方位元素初始值问题。 第五、运用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理论,对各航片的外方位元素进了解算,对原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桂兰;;林相图的普染着色[J];林业勘察设计;1981年01期
2 徐军廷;;林相图及其在森林经营活动中的应用[J];吉林林业科技;1982年01期
3 刘冰,关继保,于福义;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林相图的编制与应用[J];防护林科技;2001年04期
4 崔玉柱,唐剑波,何晓红;浅谈计算机制做林业用图的特点[J];林业勘查设计;2003年01期
5 孙桂兰;;林相图的普染着色[J];林业勘查设计;1981年01期
6 周洪泽;更新林相图的计算机辅助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7 金善仁;林业用图发展的小推进——试编着色林相地形图的体会[J];林业资源管理;1985年Z1期
8 丁长春;;林业基本图与林相图成图初探[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87年04期
9 李春干;黄宵雄;;基于图像配准的历史图件转绘方法[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2期
10 杨继飞;;也谈林相图的改进意见[J];林业勘察设计;1981年02期
11 周小成,汪小钦,陈芸芝,江洪;基于融合影像和林相图的林业资源动态监测[J];林业调查规划;2005年01期
12 程武学;刘悦翠;马胜利;;基于RS和GIS的林相图制作[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3 厐永泉;;林相图在宜林地、新植林、既有林清查工作中的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1965年04期
14 杨继飞;;也谈林相图的改进意见[J];林业勘查设计;1981年02期
15 安邦满,安邦治;地形林相与地貌、局部放大图的绘制[J];林业勘查设计;2001年01期
16 范井方;对编绘林业图面资料改进的想法[J];林业调查规划;1997年02期
17 郑秀梅,刘忠君;地形林相图的清绘[J];林业勘查设计;2000年03期
18 杨雪清;白降丽;张煜星;;基于SPOT 5卫星遥感数据的林相图更新系统的研建[J];林业资源管理;2006年04期
19 郭庆福;1∶10000林相地形图在伐区工艺设计上的应用[J];林业资源管理;1982年04期
20 王国荣;赖长鸿;谢云;李绪佳;彭成;;基于ARCGIS在森林分类区划中的制图探索[J];四川林业科技;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敏;;江苏省1:5万正射影像快速更新[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翟辉琴;董北平;翟会楠;;西部冰川正射影像的制作[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惠均;李胜才;司亚君;;基于OrthoVista的正射影像水域反光剔出处理[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曹兆峰;;基于ImageStation制作正射影像的方法[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唐力明;张勇;丁华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基于已有正射影像和DEM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庄宿军;钱卫兵;;三维立体设计在电力线路选线和测量中的应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牛守明;赵向阳;;基于GIS的正射影像图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熊德科;;航测DOM影像一致性处理工序[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道波;王滋政;欧建华;覃金玉;黄勇;刘慧杰;周晓翠;杨昊雨;任小毅;王立鸿;刘燕京;;数字城市中侧面纹理的快速获取实践——以数字南宁为例[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智长贵;基于航片的正射影像林相图制作及森林测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许彪;基于航空影像的真正射影像制作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杨雪清;基于SPOT遥感影像的林相图更新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马小计;正地貌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王青松;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效高精度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王聪华;无人飞行器低空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方法[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7 赵颖慧;大兴安岭示范区数字林业应用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英春;沙漠植物航空影像测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马振国;基于GPU并行加速的正射影像生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辉;网络环境下测绘数据三库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4 张海玉;帽儿山DEM生成的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李鑫慧;INSAR-DEM地学编码方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6 王涛;真正射影像制作中有关算法的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牛守明;遥感海量数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8 孙琦;基于三维虚拟林相的均匀度理论应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冯耀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正射影像的精度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建荣;三线阵CCD影像DEM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玉玲 赵洁;自主创新实现新跨越[N];中国测绘报;2011年
2 记者 丁全利;我测绘行业首次引进倾斜摄影技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3 记者 李现文;山东:国土公安共建警用地理信息平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富融IMAGINE:数字城市的四款工具[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5 记者 宋焱;山活 民富 人笑[N];金融时报;2009年
6 倪军波;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N];中国矿业报;2009年
7 李绍荣 陈坚 记者 丁锐;“数字宜春”作用再延展[N];宜春日报;2011年
8 记者 吕媛;八达岭要建数字林场[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吴志群 云冈石窟研究院 宁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保护修复中的应用[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刘云峰;应急测绘保障需要加强机制能力建设[N];中国测绘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