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柽柳LEA基因烟草耐盐性分析
【摘要】:本研究是对转柽柳LEA基因烟草当代和子一代的耐盐碱性进行研究,从而验证LEA基因的功能,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逆植物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如下:
在获得的41株卡那抗性植株中选取10株生长良好的转基因烟草进行分析,PCR检测检测全部为阳性,初步证明LEA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对其中8个转基因株系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了转入的外源基因均能够表达,但各转基因株系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尽相同,相对于内标基因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表达水平为36.64~169.32之间。
对转基因烟草当代(T_0)10个株系分别进行了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当代(T_0)组培苗在230mmol/L NaCl浓度下能够正常生长,在该浓度条件下,培养20d后分别对转基因烟草及非转基因对照烟草的增重、生根及盐害指数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个转基因株系的生根率在40%~60%之间,而对照为30%;转基因烟草各株系的增重高于对照的45.58%~79.08%;各转基因株系盐害指数平均值低于对照的37.6%,其中T_0-17低于对照的60%。分别对转基因烟草当代(T_0)盆栽苗进行240mmol/L和340mmol/L的NaCl胁迫,结果也表明:各转基因株系的耐盐性均高于非转基因对照烟草。
对转基因烟草当代(T_0)7个株系分别进行了NaHCO_3抗性研究,对转基因烟草的生根率、碱害指数、SOD活性、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NaHCO_3浓度为30mmol/L时,转基因烟草碱害指数达到50%左右,且保持有10~30%左右生根率,而对照烟草受害程度较大,已经不能生根。且在此浓度下,SOD活性、P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结果也表明各转基因株系的NaHCO_3抗性均高于非转基因对照烟草。
将T_0代得到的转基因烟草种子(T_1代)播种于含100mg·L~(-1)卡那霉素的1/2MS培养基上培养5d后,对6个转基因株系的绿白苗之比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T_1-33、T_1-6和T_1-22的绿色苗与白化苗比例基本符合(2~2-1)∶1,T_1-42株系的绿白苗比例是15.1,分离规律符合(2~4-1)∶1。
选取T_1代的6个卡那霉素抗性株系进行PCR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6个转基因株系LEA基因相对于内标基因GAPDH的表达水平为132.17~242.88,证实了外源基因能够转录。
对转LEA基因烟草T_1代的6个株系分别进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分析了NaCl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生长量、根系的发育及盐害程度。结果显示,各转基因烟草T_1代组培苗在150mmol·L~(-1)的NaCl培养基上根系生长良好,平均增重是非转基
|
|
|
|
1 |
何群;;我国首获强杀虫转基因烟草[J];生物学通报;1991年01期 |
2 |
张大兵,张景六,王宗阳,洪孟民;人乳铁蛋白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及抗细菌与病毒的能力[J];植物生理学报;1999年03期 |
3 |
蓝海燕,张丽华,王兰岚,陈正华,田颖川,陈正华,王长海;表达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及其抗真菌病的研究[J];遗传学报;2000年01期 |
4 |
黄虎,耿川东,李家大,郝建疆,谢伟军,龚蓁蓁;拟南芥ATLP-3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整合和表达[J];江苏农业学报;2000年04期 |
5 |
倪迪安,于晓红,王凌健,许智宏;iaaM基因在烟草花粉中的表达及其在花粉发育中的作用[J];实验生物学报;2002年01期 |
6 |
沙丽娜;郭兆奎;万秀清;程红梅;;转录因子CBF基因转化烟草抗寒性指标的检测[J];中国林副特产;2009年01期 |
7 |
龙永彬;;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J];民营科技;2009年04期 |
8 |
耿飒,麻密,李国凤,叶和春;ipt基因定位表达对转基因烟草育性的影响[J];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
9 |
武东亮,崔洪志,郭三堆;融合杀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烟草的获得[J];中国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
10 |
齐拓荒;王庆华;刘进;奚涛;;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J];药物生物技术;2006年05期 |
11 |
李娜;杜秀贞;潘小玫;王金生;宋从凤;;转小麦冷胁迫蛋白截短基因烟草及其抗病性分析[J];遗传;2011年05期 |
12 |
孙雷心;;近期文献集锦[J];生物技术通报;1997年04期 |
13 |
赵昕,徐香玲;转几丁质酶基因烟草后代的遗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4 |
汪开治;利用转基因烟草消除黄色炸药梯恩梯的环境污染[J];生物技术通报;2004年01期 |
15 |
李为民,王志兴,贾士荣;海岛棉GbRac1基因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烟草离体叶片对赤星病的抗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年04期 |
16 |
李雪君;崔红;刘海礁;王燕萍;;fps转基因烤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年03期 |
17 |
姚新;陈大清;肖春;李亚男;;超表达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对烟草硒酸盐胁迫的生理效应[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
18 |
张付云;李伟;张瑛;孙秋颖;李研;杜昱光;;NtSKP1基因的反义载体构建及转基因烟草的产生[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4期 |
19 |
刘荣梅;李凤兰;胡国富;徐永清;魏琪;胡宝忠;;低温胁迫转CBF3基因烟草生理生化响应[J];作物杂志;2010年03期 |
20 |
刘荣梅;胡国富;魏琪;王文重;李凤兰;胡宝忠;;低温对转CBF3基因烟草叶绿体超微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