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数控曲线往复锯机的设计与研究

田和强  
【摘要】:计算机数控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面对市场对具有曲线轮廓零部件的巨大需求,传统的锯切设备和下料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数控技术来更新传统锯切加工设备,开发和研制一种新型的、能够进行曲线锯切的数控机床。 在本文的设计方案中,锯切部分采用电动往复锯,进给系统由横向进给(X方向)、纵向进给(Y方向)和转动进给(C向)组成。电动往复锯锯条的往复运动来实现锯切运动。横向进给(X方向)和纵向进给(Y方向)形成目标曲线轨迹,电动往复锯的转动进给(C向)以电动往复锯锯轴为中心轴线,工作中锯条始终沿着锯切曲线的走向并保持相切。通过X、Y、C三轴联动,利用数控插补技术便可实现曲线轨迹的锯切。 本文简介了数控曲线往复锯机的机械结构组成及其功能,详细介绍了主运动系统的机械结构和进给系统的设计。我们采取了工控机、运动控制卡、步进电机,实现了三轴曲线控制系统。文中对曲线锯切工艺和转向机理进行了研究,推导出满足曲线的曲率半径的条件,并对曲线锯切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论文最后研究了曲线锯切插补方案,对锯切中的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数学描述进行了介绍,讨论了NURBS曲线的直接插补和直线逼近,介绍了一种直线逼近方法并分析了直线的逼近误差,并给出了锯条角度调整的计算方法,最后选择了把NURBS曲线分成大量的微小直线段进行DDA插补的方案。 开发该项技术与设备以后,可以在短期内解决下料工序数控化低的问题,不仅可以自动化、高出材率、无人为误差、大批量地锯切木材、人造板、塑料类板材,而且实现锯切的自动化,减少锯切辅助人员,带动后续工序的自动化,提高锯切出材率,在提高中国的木业中小企业效益方面具有战略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水来,朱志红,周云飞,周济,谢顺兴;自定义齿扇插补控制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1996年02期
2 夏链,江擒虎,江海英,龙良淮,韩江;基于PC机并行口的数控系统插补设计与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张珲,徐宗俊,郭钢,周延佑;CNC机床中的NURBS插补[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9年03期
4 赵鸿,袁哲俊,卢泽生;NURBS曲线插补技术的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9年12期
5 余飚,陈统坚;双DDA圆弧插补公式误差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6 熊学梅;用曲线回归方程实现非圆曲线的插补运算[J];江苏电机工程;1999年01期
7 刘白;复杂曲面加工直接插补技术的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8 马骏,宋颖慧,何永辉,赵万生,李培然;非圆二次曲线数控插补的单步追踪法的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1995年02期
9 张洛平,吴宏,李万隆,李力千,吕占争,卢伟;CNC系统的数据处理[J];机电工程;1995年03期
10 吴盛英;采样控制技术中直线插补实用算法[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1 廖月明,朱派龙,韩凤君;搜寻最小路径误差的椭圆插补方法[J];机械制造;1998年11期
12 徐元博,邓新治;园弧插补器插补其它二次曲线的方法[J];陕西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13 杨向明,吴晓君;面向CNC伺服系统的渐开线插补设计[J];微电机;2000年06期
14 禹宏云,任基重,庹春燕;基于极坐标的新型插补算法[J];机电一体化;2001年02期
15 李佳特;迅速发展的数控技术[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1年04期
16 薛峰,夏金兵,尹志强;半步偏差-几何最优法插补直线、圆弧软件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3年06期
17 叶伯生,窦哓牧,彭炎午;数控机床的螺旋线和正弦线插补[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3年08期
18 项占琴;螺纹加工的控制方法[J];机电工程;1996年04期
19 赵万生,史旭明,王刚;参数方程曲线的直接插补算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0 金建新;机床CNC系统中任意空间曲线的可控步长插补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岩;;中国数控木工机械的开发方向[A];2007全国木材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薛汉杰;陈烨;秦峰;;数控化翻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3 侯晶;许乔;雷向阳;周礼书;张清华;王健;;高精度数控化学抛光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4 张新敏;刘春哲;李雅峰;;基于单片机的标记打印机字符输出及显示[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吕永昌;;刨床的数控化改造[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杨侠;喻九阳;黄志强;;激光采样仿形方法在加工自动化中的应用[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7 陈良骥;王永章;;NURBS曲面造型中一种快速求取B样条基函数的方法[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任连生;郭妍;刘萍;庞宇;;电火花加工中专用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研究[A];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新敏;刘春哲;李雅峰;;基于单片机的标记打印机字符输出及显示[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海;于锡纯;徐心和;;CNC机床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树森;三维模型数字水印技术及防重构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石宏;3-TPS混联机床相关控制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3 肖伯祥;运动捕捉数据处理、检索与重构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游有鹏;开放式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5 王志国;曲线曲面形状修改和变形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邓重阳;CAGD中细分与拟合的造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志强;数控系统参数曲线、曲面插补算法及加减速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王文亚;制造企业ERP应用模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邹隆轶;我国国有农业企业发展道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林青;区域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和强;数控曲线往复锯机的设计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姚利娟;木工曲线带锯数控化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江常杯;卫星光通信系统捕获对准跟踪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德智;基于单片机的超硬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超;基于DSP的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董大纲;高效空气过滤器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韩云涛;二自由度气—电伺服转台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余蓉;自动变焦聚焦视觉传感器及其标定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合伦;电脑绣花机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方爱平;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朱伟华;追求高教发展的新高度[N];光明日报;2006年
2 校园记者 刘晓娜;爱在日常间 随处做环保[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3 ;围绕学校永恒主题 推进质量工程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贾红路;青春尽染林海[N];黑龙江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朱伟华;“立志树木 立德树人”[N];光明日报;2006年
6 ;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网展新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焦新;吴国春任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方方;小兴安岭人林皆欢[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朱伟华;万里林场育英才[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严曼青;浙江凯达机床的国际视野 数控化率过半 产品出口过半[N];机电商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