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交互式虚拟室内环境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虚拟现实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先进的人机界面技术,作为虚拟现实的一个分支,虚拟室内环境技术正在得到迅速的发展和重视,而随着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虚拟室内环境技术的网络化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使虚拟设计的各个环节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得到流通与集成,从而实现异地资源的共享,使网络化制造成为可能,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开发时间,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本论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交互式虚拟室内环境的研究与实现”的设计目标,它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是:通过软件工具构建了一个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虚拟室内环境设计系统,浏览器端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向服务器端提出网络虚拟设计的要求后,服务器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确认,根据用户提供的资料从数据库调出相应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完整的话还要根据服务器端上定制的虚拟现实建模系统进行补充,最后通过互联网将计算后的信息发送到浏览器端,用户便可以在浏览器上观看自己设计的虚拟室内环境并进行漫游了。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 通过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在单机上组建了一个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虚拟网络体系,用路由、网桥等实验形式验证了小型网络中的结构关系,为虚拟室内环境设计系统的实施搭建了良好的设计平台。
(2) 在虚拟网络的服务器端以Dreamweaver MX 2004结合ASP开发动态网站,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结合Microsoft Access 2003建立家居用品数据库,在后台提供详尽数据的技术支持,使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访问更多资源,也可以为它补充新的信息,实现了用户与网站的动态性互访。
(3) 利用VRML语言结合JavaScript脚本进行编程,同时以VC~(++)、AutoCAD及其二次开发工具ObjectARX进行辅助设计,共同完成虚拟室内环境的设计部分,用户在输入相应参数以后,可以在自己设计的室内环境中进行漫游并观察效果,也可以手动修改参数,直到满意为止。
本论文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
(1) 借助互联网的特性,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秀设计资源的整合,降低设计成本,把设计管理提升到一个科学的高度上。
(2) VRML作为一种建立在网络上的交互式三维多媒体的建模语言,在网上仅仅需要传输观察者的方位,极大地节省了数据带宽,因此具有巨大的网络优势,它与JavaScript、Html良好的兼容性也为交互式虚拟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 VMware Workstation是著名的虚拟机软件,它可以实现在单机上构建网络,从而实现许多组网爱好者的梦想,也为没有足够硬件设施的网络课题提供了最好的试验平台,有了网络以后,异地虚拟漫游的想法就基本能够实现了。凭借vMware
|
|
|
|
1 |
王海舜,潘利庆;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1998年04期 |
2 |
王晓刚;虚拟现实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1998年12期 |
3 |
赵春霞,Y.F.Li,王树国,蔡鹤皋,杨静宇;虚拟现实的发展及在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机器人;1999年05期 |
4 |
殷毓华,郭其一;虚拟现实技术与现代铁路技术[J];铁道技术监督;2000年01期 |
5 |
马旭东;显示的终极——虚拟现实的曙光[J];国外科技动态;2001年05期 |
6 |
徐绍军,何清华,云忠;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机械领域的应用[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4年03期 |
7 |
董浩明,陈建国,叶俭建,陈定方;虚拟现实建模方法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8 |
申加刚,董再励,郝颖明,朱枫;排爆作业机器人模拟训练系统研究[J];机器人;2005年05期 |
9 |
郭阳明;翟正军;陆艳红;;虚拟场景生成中的LOD技术综述[J];计算机仿真;2005年12期 |
10 |
陈东亮;陆达;;关于在OpenGL中装载3ds模型文件的分析[J];福建电脑;2007年05期 |
11 |
王昊鹏;陈彬茹;付晓男;;基于VRML的三维造型交互功能的实现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20期 |
12 |
王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虚拟校园的设计与实现[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13 |
田茵;;虚拟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
14 |
裴世红;;典型平台的电子沙盘研发技术探讨[J];硅谷;2010年22期 |
15 |
何明;;注意:当代十大关键科技进入快行道[J];情报杂志;1993年01期 |
16 |
粘振华
,孟昭香;虚拟现实的现状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1994年04期 |
17 |
张再兴;虚拟现实的技术概念和研究课题[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18 |
李瑞晨;虚拟现实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J];太空探索;1996年04期 |
19 |
马小虎,潘志庚,石教英;虚拟现实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软件开发工具[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7年08期 |
20 |
胡心智;信息网络技术的哲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05期 |
|
|
|
|
|
1 |
高承勇;;前言[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
2 |
王田苗;吕洪波;丑武胜;;基于虚拟现实的医疗外科培训系统[A];图像 仿真 信息技术——第二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3 |
李云贵;张凯;;我国建设行业信息化现状与思考[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4 |
袁桂平;;虚拟现实及其军事应用[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2年 |
5 |
李文伟;任海龙;;美军作战实验室及其带来的启示[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6 |
李宗华;江丕文;魏正;;基于三维数字地图系统的城市设计[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
7 |
陈作炳;钮军;;从CAD到虚拟现实:建模方法及数据转换[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
8 |
何水军;;虚拟现实在乘车辐射侦察模拟训练中的应用[A];全国第六届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9 |
周娴玮;方勇纯;;AFM纳米操作系统研究进展[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
10 |
姚珺;薄晓军;宁汝新;;虚拟装配技术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