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森林景观动态研究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为广泛的学科之一,而景观格局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景观结构与格局研究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来全面描述景观组分的属性特征,并进行定量的空间分析。由于大多数生态学研究所需要大范围、多时相的数据,而遥感技术因其可快速获取大量空间数据,并可将信息定量提取,从而成为景观格局分析获得基础数据的主要手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及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对遥感数据的补充,3S技术已经可以越来越好的迎合景观格局研究的需要,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工具之一。
本论文运用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以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及三峡库区(重庆段)各行政区域林相图为基础数据,建立三峡库区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通过对其森林资源特点的研究及相应景观指数的选择,对库区整体景观格局进行定量研究,讨论三峡库区生态资源现状及森林景观格局特点,揭示其现存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措施;并利用两期Landsat卫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图等考察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帮助下,着重对其下属县域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典型分析,并用空间统计方法求得各景观类型转移面积。研究大坝建成后被淹没最大县——湖北省秭归县在三峡工程上马前至近几年景观格局的主要变化情况。通过对其15年间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和其成因的研究,为三峡库区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为整个三峡库区景观的多样性保持、可持续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