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转型期农业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刘彦  
【摘要】: 在二十世纪发生的重要事件中,转型无疑是突出的事件之一。转型是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转型期,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面临新的形势,农产品的供求状态、农业的增长方式、农业的发展目标、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农业的国际化背景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 环境问题的出现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资源、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安全。不同的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农业生产水平对资源、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对生态安全的需求程度、方式和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生态安全既是农业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研究转型期我国农业的生态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的研究现状,对农业生态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的具体内容、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农业生态安全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本文对转型的概念、我国转型的成效、特点内容及其相关理论依据进行了概述,认真剖析了转型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转型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展中需要破解的理论难题和实践难题。从农业资源环境对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影响、对农业发展的约束的角度,提出在转型期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 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在回顾中分析了原始农业阶段、古代农业阶段、近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真归纳总结了转型期我国农业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转型期我国农业生态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从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运用相关理论,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资源环境利用的外部效应理论、资源环境的稀缺性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持续发展理论、托达罗模型、市场失灵、政府政策失灵、政府管理失灵等,结合我国农业生态安全的实际,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进一步认识农业生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分析国内外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PSR模型初步构建了农业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确定了三大类、七亚类24个具体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改进的主成分投影法进行相应的评价。并据此方法,对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地域分异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文利用系统流图法对农业生态安全系统的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环境自调节系统、隐含的干预系统、他系统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的具体对策建议。即:保障转型期农业生态安全的基本前提——增强环境自调节能力;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的根本途径——改变发展方式;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的关键所在——转变消费模式;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补充——强化干预能力;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支撑——有效整合协调他系统。提出要通过大力推行生态恢复和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来增强环境自调节能力;通过确立新发展观,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来改变发展方式;通过确定绿色消费模式最大限度发挥系统关联性,从而实现消费系统对农业生态安全系统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相关宏观配套政策创新,建立生态资本市场,完善环境信息公告制度,强化公众监督,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理念来增强政府、社区、市场、个人对农业生态安全的干预能力;通过实施生态系统管理,加强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国际合作,有效整合协调他系统来实现对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支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邢国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生态安全的伦理探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许昆鹏;贾驰;;转型期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7年04期
4 刘晓萍;;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01期
5 ;沿海防护林是海南生态安全第一道防线[J];热带林业;2008年02期
6 ;2008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区域发展专业委员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研讨会预备通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年04期
7 王斐;;社会转型期警察权威的建构[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8 罗曼琪;;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治理:社区公民参与的发展状况及问题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0年06期
9 陈正才;;以杨善洲精神为鼓舞建设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访云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陈玉侯[J];云南林业;2011年04期
10 丁霞;;资源与区域发展——以印度为例,看农业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J];枣庄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1 李世钊;;湖北稻区农业资源特点和耕作方式新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2年04期
12 吴裕明;转型期企业宣传教育工作之我见[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3 宋乃平;转型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J];经济工作导刊;1996年07期
14 ;振奋精神深化改革进一步搞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同志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主任暨学会二届代表会上的讲话[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7年02期
15 商丘资源状况与未来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徐志辉;孟桂英;雷新超;关明中;徐志辉;;论商丘地区农业资源和农业的发展[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16 陈筱;试论神农架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J];农村生态环境;1999年04期
17 刘富刚;德州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8 李尚荣,李变果;平陆县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查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2年04期
19 何景凡,张玉涛;充分利用资源 促进全面发展[J];农场经济管理;2003年04期
20 胡宝清,廖赤眉,严志强,蒋松芳;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J];农村生态环境;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伟;;生态安全战略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章小明;;西部开发必须注重生态安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肖笃宁;;干旱区生态安全研究的意义与方法[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晓蓉;汪承润;林仁漳;田园;徐向华;薛银刚;顾雪元;郭红岩;;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体的微观致毒机理及生态安全早期诊断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任志远;;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钟章成;;物种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兼论物种对生态安全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李建牢;任杨俊;;关注西北地区生态安全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卞正富;瓦哈甫·哈力克;;且末绿洲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君英;;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基于格网GIS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初探——以甘肃牧区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转型期农业生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周建军;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张喜田;论转型期小说“人”的发现[D];复旦大学;2005年
5 赵兴罗;中国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调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广振;转型期俄罗斯中产阶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潘洪阳;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保护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汪红梅;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经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黄蔚;转型期中国资本外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永艳;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联芳;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地域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志琴;小城镇地区生态安全研究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希强;基于GIS和RS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邹长新;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黑河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5 何焰;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志生;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初探[D];重庆大学;2003年
7 何小林;转型期传统居住空间更新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8 黄新伟;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刘希;论新世纪小说中的转型期乡村女性形象[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马丽荣;生态安全视角下荒漠绿洲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拴科;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郑志国;重视土地开发的生态安全[N];广州日报;2004年
3 王永生;国土生态安全不可小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4 记者 江学科;推动水利实现可持续发展[N];秦皇岛日报;2006年
5 特派记者 陶媛慧;把维护生态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N];友报;2007年
6 记者 刘琴 张漫宇;中国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7 孙家驹;农林水应从分道扬镳转向一体化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武卫政;提升监管能力 保障生态安全[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娅;维护国家生态安全[N];中国环境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白剑峰;灰色的灾难[N];人民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