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蝗亚目昆虫的分类研究
【摘要】:
蝗亚目Caelifera隶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其中在东北三省有分布的位为蝗总科Acridoidea、蚱总科tetrigoidea。这两个总科以前通称为蝗虫。
蝗虫是重要的无脊椎动物和初级消费者,其中可以造成危害的有几十种,形成不同程度危害的有百种以上,对农、牧、林业可造成本不同程度的危害。在人类历史上,蝗灾、水灾与旱灾常相间或相伴发生,成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东北三省境内的昆虫进行采集,及以往标本的收集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弄清东北三省蝗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1、对蝗亚目分类研究历史和国内研究情况进行的概括,并对蝗亚目昆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进行简单介绍。
2、蝗亚目昆虫分类研究
本人经过3年的野外采集和鉴定工作,最后确定在本地区分布的的蝗亚目Caelifera昆虫为2总科,8科,57属,173种。其中16新种,1新亚种,2雌性描述,1雄性描述,如下:小翅尖翅蝗,新种Epacromius fallax sp.nov.;辽宁外斑腿蝗,新种Xenocatantops liaoningensis sp.nov.;鳞翅跃度蝗,新种Podismopsis aquamopennis sp.nov;长白山雏蝗长翅亚种,新亚种Chorthippus changbaishanensis longipennis ssp.nov.;长白山台蚱Formosatettix changbaishanensis Yuan et al.,2006;露水河台蚱,新种Formosatettix lushuiheensis sp.nov.;长白山克蚱Clinotettix changbaishanensis Wang et al.,2004;东宁蚱,新种Tetrix dongningensis sp.nov.;吉林蚱Tetrix jilinensis Ren et al.,2004;拟细角蚱Tetrix tenuicornoides Wang,Yuan et Ren,2006;长春蚱Tetrixchangchunensis Wang,Wang et Ren,2005;四平蚱Tetrix sipingensis Hao et al.,2006;黑河雏蝗,新种Chorthippus heiheensis sp.nov.;小兴安岭雏蝗.新种Chorthippusxiaoxinganlingensis sp.nov.;卡伦山雏蝗,新种Chorthippus kalunshanensis sp.nov.;黑河异爪蝗,新种Euchorthippus heiheensis sp.nov.;辽宁螇蚚蝗,新种Gelastorhinusliaoningensis sp.nov.;黑背雏蝗Chorthippus ateridorsus Jia et Liang,1995,雌性;绿色迷蝗Confusacris viridis Ren et Zhang,雌性;吉林克蚱Clinotettix jilinensis Zheng etRen,雄性。
3、东北三省蝗亚目昆虫区系分析
东北三省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东北亚界,东北区。东北区可分为大兴安岭亚区、长白山地亚区、松辽平原亚区。经分析,东北三省蝗亚目173种中,古北种有141种,占总种类数的81.50%,广布种31种,占总种类数的17.92%,特有种78种,占总种类数的45.9%。其中长白山地亚区无论古北种(99种),广布种(24种),特有种(55种),均比其他两个亚区的种类丰富,这也证明了长白山地亚区的生态环境的丰富。
4、对8种蚱科昆虫触角的研究
通过对8种蚱科昆虫触角感受器的研究发现,蚱科昆虫触角感受器类型较简单(共4种),数量较少,分布较集中(相对于蝗总科)。感受器类型和分布在属间的差别比是很明显,但种间可以明显区别。
本论文基本弄清楚了东北三省蝗亚目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尝试对蚱科昆虫的感受器进行研究,但是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
|
|
1 |
蒋国芳,郑哲民;蝗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1年02期 |
2 |
郑哲民,乔格侠;中国蝗总科昆虫科间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直翅目:蝗亚目)[J];动物分类学报;1998年03期 |
3 |
刘晓英,刘建文,蒋国芳;直翅目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新进展[J];昆虫知识;2005年05期 |
4 |
霍光明;蒋国芳;孙正莉;刘殿锋;张雅林;吕林;;基于Cyt b基因的网翅蝗科系统发生重建(英文)[J];遗传学报;2007年04期 |
5 |
马婷婷;陈光;;基于线粒体基因对直翅目昆虫系统发育学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
6 |
刘殿锋,蒋国芳,时号,孙正莉,霍光明;应用16S rDNA序列探讨斑腿蝗科的单系性及其亚科的分类地位[J];昆虫学报;2005年05期 |
7 |
朱道玉;;菏泽地区直翅目昆虫初步调查[J];菏泽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
8 |
邓顺;舒金平;王浩杰;;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寄主调查及其土壤空间分布[J];昆虫知识;2010年05期 |
9 |
张道川,印红,印象初;欧亚大陆癞蝗科分类系统(直翅目 :蝗亚目 )(英文)[J];昆虫学报;2003年02期 |
10 |
;点点滴滴[J];科学大众(中学版);1965年05期 |
11 |
汪晓阳;周志军;黄原;石福明;;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的直翅目主要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研究[J];动物分类学报;2011年03期 |
12 |
王裕文;王正用;;河南省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蝗虫调查报告(直翅目:蝗亚目)[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0年04期 |
13 |
;河北大学中科院院士简介[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14 |
李树宝;他与蝗虫为伴——记著名生物学家印象初院士[J];科学中国人;1997年05期 |
15 |
印象初,印红;回顾蝗虫分类的历程[J];生物学通报;1999年02期 |
16 |
刘殿锋;赵俊杰;陶令霞;吴俊琢;;RAPD技术和DNA序列在蝗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四川动物;2007年01期 |
17 |
李婧;;西藏飞蝗[J];西藏人文地理;2007年06期 |
18 |
黄原;刘念;卢慧甍;;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10年05期 |
19 |
李新江;印象初;;欧亚大陆裸蝗亚科的分类研究(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英文)[J];昆虫学报;2009年10期 |
20 |
周尧;有关昆虫分类学的一些观点[J];昆虫学报;1963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