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研究
【摘要】:
土壤呼吸也称为土壤表面CO_2通量(Rs),包括自养和异养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根系呼吸都对土壤理化性质非常敏感,但是它们的响应机制又不完全相同,而根际分泌物强度直接影响根际C过程。因此,测量土壤呼吸各组成部分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不同养分(N)条件下土壤呼吸过程更有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以相同立地条件下落叶松(Larix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动态红外线气体分析法、离体根系法和室内培养法等测定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各组成部分,对两种林地分别进行了施肥处理,通过测定对照和施肥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根系呼吸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主要目的是估计根呼吸和微生物呼吸在整个林地土壤呼吸中所占比例,了解两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组成部分的季节性变化,探讨土壤理化性质、林地施肥处理对土壤呼吸、根系呼吸、土壤微生物(非根际和根际)呼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落叶松和水曲柳根呼吸与细根形态、构型、解剖结构和组织氮浓度具有密切关系。两树种细根呼吸速率随直径和根序的增加而降低,1级直径最细、根呼吸速率最高,5级根直径最粗、呼吸速率最低。因为1级根主要由皮层薄壁细胞构成、组织氮浓度最高,而高级根(如5级根)主要是由此生木质部构成,氮浓度最低,因此呼吸速率低。细根呼吸与温度指数相关。两树种根系呼吸敏感系数Q_(10)的范围为1.66~2.21,各级根系Q_(10)没有显著差异。细根呼吸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相同。施肥增加了落叶松和水曲柳平均细根系呼吸速率和每个月前3级根系呼吸速率(因为施肥增加细根组织N浓度),且施肥没有改变两树种各级根序的Q_(10)值。另外,细根呼吸与细根直径、根长负相关,而与比根长正相关。
(2)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地的根际微生物呼吸比非根际呼吸分别高11%和5%,主要因为根际效应引起的,两树种的根际正效应约为10%。落叶松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呼吸比水曲柳林地低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不同引起的。土壤非根际和根际微生物呼吸具有相同的季节动态格局:夏季最高,秋季最低,与土壤温度季节变化相同。施肥使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地平均非根际呼吸分别降低13.3%和17.2%,根际呼吸分别降低16.4%和17.5%,因为施肥降低两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数量。落叶松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降低24%和63%,水曲柳分别降低51%和68%;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减少98%、63%和61%(落叶松)以及43%、70%和72%(水曲柳)。
(3)在所研究的两个林分中,落叶松林地的土壤呼吸比水曲柳林地低。主要是两种林分细根生物量、林地根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都存在差异。土壤呼吸与细根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表现出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主要是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引起的,因为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pH显著相关(P<0.05),落叶松林地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_(10)(2.34~2.67)明显高于水曲柳Q_(10)(2.73~3.75)。土壤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还表现出相同的土层变化:表层高于亚表层(10~20 cm),主要是表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高于亚表层,落叶松林分高23.0%和28.0%,水曲柳高34.0%和39.5%。施肥使林分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落叶松降低29.6%,水曲柳降低23.8%,主要是因为施肥降低林地根系生物量和呼吸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数量和呼吸。但是,施肥处理并没有引起两个树种林分内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_(10))的改变。
(4)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地的根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基本相同,根系呼吸分别占土壤呼吸的30.1%(落叶松)和31.1%(水曲柳),土壤微生物呼吸分别占土壤呼吸的30.8%(落叶松)和29.2%(水曲柳)。施肥降低林地根系呼吸的比例,施肥处理林地根系呼吸比例分别为27.6%(落叶松)和28.4%(水曲柳);但是却使土壤微生物呼吸比例加大,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地分别为38.9%和33.2%。
综合分析,落叶松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各组分均比水曲柳低,但是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表现出相同的季节动态格局。两树种林地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30%左右,土壤微生物呼吸30%,两者加起来占土壤总呼吸的60%左右。其他的40%可能的土壤呼吸可能归结于细根生长、离子吸收、粗根和土壤动物呼吸,因为在我们的研究中这几部分的呼吸没有进行估计。施肥降低林地的根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和土壤呼吸,但是没有改变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因此,本研究对进一步认识这两种林分C分配格局与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史晶晶;耿元波;;内蒙古羊草草原根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区分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4年01期 |
2 |
吴珉,李振,胡秀卿,李康,苍涛;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04年05期 |
3 |
吴松;隋心;陈雨彤;张童;朱道光;崔福星;杨立宾;;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年05期 |
4 |
王占华,周兵,袁星;4种常见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及其危害性评价[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
5 |
彭懿;张林;冯固;;提高棉田磷肥利用效率的土壤微生物激发碳技术[J];磷肥与复肥;2021年02期 |
6 |
孙铭泽;于昕桐;廉梅花;;土壤微生物对根际镉活化的影响研究[J];辽宁化工;2020年12期 |
7 |
郭淑华,王玉香,耿运琪,王彦中;栽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J];生态学报;1990年03期 |
8 |
陈祖义,米春云;农药杀虫单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环境科学;1987年01期 |
9 |
李菲;;土壤微生物的前世今生[J];大众科学;2018年07期 |
10 |
王德身;于贵瑞;;几种旱田作物在轮作中地位研究(Ⅳ)——轮、连作的土壤微生物效应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
11 |
崔汝菲;李泰;王宇光;;连作模式下甜菜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22年02期 |
12 |
王宇峰;孟会生;李廷亮;谢钧宇;栗丽;李丽娜;黄晓磊;;培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微生物碳氮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0年24期 |
13 |
瞿翔;郝琦;李媛媛;何仕帆;;土壤微生物资源在农业中的开发和利用[J];南方农业;2021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