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以哈尔滨地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光肩星天牛的调查,得出哈尔滨地区各园林树种的感虫率和虫口密度;根据感虫率和虫口密度的情况,设置6块标准地,通过标准地的数据实测频次分布与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A型分布的理论频次分别进行卡方检验;用聚集指标测定方法研究分布格局;通过光肩星天牛在树干上垂直分布分析得出光肩星天牛危害树种的程度及树干的部位;通过拟合方程对光肩星天牛的显著性检验进行分析;对不同林分类型的光肩星天牛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得出抗虫林分的类型;通过不同的防治方法对光肩星天牛进行防治,分析各种防治方法防治效果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1)哈尔滨市五个区的五个树种的调查研究结果:南岗区被调查树种普遍感虫较重,其它行政区则感虫轻;在树种表现上,糖槭被危害较重,是急需得到治理区域和树种;通过调查,对五个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开发区)的四种绿地类型(街道绿地、社区庭院、公园绿地、单位庭院)进行分析研究,南岗区危害最重,香坊最轻。公园绿地较重,街道绿地较轻。(2)根据光肩星天牛空间分布型调查资料的实测频次分布与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A型分布的理论频次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得出光肩星天牛在各树种上的空间分布都符合负二项分布,属于聚集分布;用聚集指标测定方法研究分布格局,聚集度指标的检验结果也显示光肩星天牛在各树种上的空间分布格局都属于聚集分布。(3)通过对垂直分析,糖槭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程度最严重,其次白桦、家榆和垂柳,对于不同树种来说,各部位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都呈现出中部高于上部,上部高于基部的趋势;对不同树种上光肩星天牛的拟合方程和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光肩星天牛在各树种上的分布曲线都与立方曲线最为接近且经过显著性检验,在95%置信度下,显著性值P都小于0.05,光肩星天牛在几个树种上的数量分布与树干高度二者都成立方曲线关系。(4)对不同林分类型的光肩星天牛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家榆×油松)对光肩星天牛的感虫率比人工纯林(糖、榆、柳等)的感虫率轻。(5)用56%的磷化铝毒签对受害木进行试验,得出毒签法防治效果好,光肩星天牛死亡率高达98.5%;分别用原液和稀释50倍的两种浓度5%吡虫啉药剂进行注干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吡虫啉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光肩星天牛死亡率高达73%;虫孔滴药(点涂)法和毒签法的方法类似,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毒签法一样,光肩星天牛死亡率高100%;利用22.5%杀虫优进行熏蒸的试验,结果表明药量以100 ml/m3以上的防治效果最好,光肩星天牛死亡率达70%;光肩星天牛成虫不善飞翔、多为沿树干爬行的习性,利于防治。对感虫率为100%的(18a)糖槭进行了防治,分别用3%触破稀释为50倍、100倍、150倍的药液进行喷干试验,结果表明3%触破50倍防治效果最好,光肩星天牛死亡率高达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