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注水恢复期鸟类群落研究

吴庆明  
【摘要】: 2005-2009年,从群落结构、集团、指示物种的层面对扎龙保护区湿地注水恢复期鸟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1)鸟类群落结构(基本组成、多样性和时空格局)的研究;(2)环境因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3)鸟类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4)鸟类群落组成与栖息环境的关系:(5)鸟类群落的集团分析与指示物种确定。 研究结果表明: (1)湿地注水恢复期,扎龙鸟类群落有鸟类14目43科191种,鸟类群落的基本组成符合东北鸟类分布和湿地特征的基本规律,受胁保护物种较多(95.81%);α-多样性指数为1.4197,均匀性指数为0.2774;种-多度关系符合Preston提出的物种“常见性和罕见性的分布”。 (2)湿地注水恢复期,鸟类群落不同时间尺度(年度、月份、季节)内时间格局的分布规律与该区鸟类的整体分布一致;环境干扰对年度间鸟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影响较大。鸟类群落的空间格局各异(水平格局的分布规律与该区鸟类的整体分布一致;垂直格局的分布特点比较明显);多数鸟类具较宽的垂直空间生态位,以地面层或植被层为主栖层进行跨层面分布。 (3)湿地注水恢复期,不同梯度下的环境因素(割苇、火烧、注水、生境类型、捕鱼、湿地旅游)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鸟类群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即时响应、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影响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具有不同生境质量的生境类型和和水对鸟类群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火烧、捕鱼、割苇;湿地旅游相对较小。 (4)鸟类群落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不同梯度下环境的干扰产生了即时响应、短期响应和长期响应三种不同程度的响应,并形成相应的新的鸟类群落;但响应程度与影响程度不成正比,对生境类型和注水的响应最大,其次是割苇和捕鱼,火烧和湿地旅游最小。适度的干扰利于鸟类的栖息分布;不适度的干扰对夏候鸟和旅鸟影响较大,体型较小的雀形目鸟类对干扰较敏感。 (5)湿地注水恢复期,鸟类群落内不同生态类群间的栖息分布既有分化又有重叠,湖泡、不同水位环境的芦苇沼泽和疏林是该区域中的涉禽、游禽、鸣禽和猛禽四大生态类群首选的栖息地。 (6)湿地注水恢复期,不同生活史阶段不同环境梯度下鸟类群落的分布集团体现出狭域、广域、主域的分布特点。对不同水位梯度环境表现出9个集团即深水集团、浅水集团、无水集团、稍深水集团、中水集团、广域集团、广域水位集团、无水主域集团、浅水主域集团:对不同生境类型表现的集团因生活史阶段而异,芦苇沼泽集团、农田集团、疏林集团和水域集团是共有的集团。 (7)湿地注水恢复期,不同环境梯度生境中的指示物种各异;湖泡的指示物种为红头潜鸭、绿头鸭、红嘴鸥、白骨顶、凤头鸊鷉、小鸊鷉、红骨顶、黑嘴鸥、白翅浮鸥、须浮鸥、灰沙燕;芦苇沼泽的指示物种为苍鹭,其中白翅浮鸥、须浮鸥、灰沙燕反映明水沼泽区,东方大苇莺、红脚隼反映深水位沼泽区,芦鹀、鸿雁、黄鹊鸰、凤头麦鸡反映中浅水位沼泽区;草甸草原的指示物种为云雀、田鹨;农田的指示物种为灰鹤、白额雁;疏林的指示物种为麻雀、小嘴乌鸦、喜鹊。 (8)综合分析认为:环境的区域性、生境的特质性、景观格局和环境干扰产生的生境异质性是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注水恢复期鸟类群落结构格局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 (9)注水对扎龙保护区湿地的恢复和鸟类的栖息分布有积极的作用,部分区域内生境质量变好且其内栖息的鸟类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如芦苇沼泽);但湿地环境干扰仍然存在,补水只是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湿地功能的恢复仍需要长期的过程。 研究的结果丰富了鸟类群落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生态适应对策的理论,为扎龙保护区湿地资源监测、保护、管理的实际操作从时间、区域、对象、方式、内容等角度提供了理论上的科学借鉴,也能为同区域内其它以湿地水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参考。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如下管理建议:(1)4-10月是鸟类监测管理的重点时段;以繁殖期为主,其次是春迁期和秋迁期;(2)地面层和植被层是监测管理的主要区域;(3)居留型为夏候鸟和旅鸟的游禽、涉禽和鸣禽、猛禽是监测管理的主要对象;(4)应采用三种监测斑块和监测方式,即湖泡生境的面式监测,以涉禽和游禽为主;以芦苇沼泽为主、以苔草沼泽、草甸草原和农田为辐射的网点状监测,以涉禽和鸣禽为主;疏林生境的点式监测,以鸣禽为主(含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生境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生境质量和水;其次是火烧、捕鱼、割苇,应有侧重,既要进行烧荒又要防止火灾,既要进行捕鱼又要防止打绝,既要进行割苇又要分区预留;春迁期,以生境质量和水为主,其次是剩余苇丛,然后是火烧、捕鱼和旅游;繁殖期,以生境质量和火烧为主,其次是水因子,然后是捕鱼和旅游;秋迁期,以生境质量和水为主,其次是捕鱼,芦苇因实际情况酌情管理;(6)如果需要火烧,应选择春迁期;(7)如果需要注水,应选择秋迁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直军,贾知行;版纳勐养保护区鸟类及人为影响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4年01期
2 葛振鸣,王天厚,施文彧,周立晨,薛文杰;环境因子对上海城市园林春季鸟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5年01期
3 丁平,诸葛阳,姜仕仁;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生态研究[J];生态学报;1989年02期
4 常城,罗文英,刘发;甘肃民勤繁殖鸟类群落及演替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1994年02期
5 黄族豪,刘荣国,刘迺发,吴洪斌,郝耀明;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四种生境夏季鸟类群落变化[J];动物学研究;2003年04期
6 隋金玲,李凯,胡德夫,李镇宇;城市化和栖息地结构与鸟类群落特征关系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4年06期
7 彭健;金学林;冰梅;胡德夫;曹婷婷;;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J];四川动物;2008年04期
8 董建新;侯建华;于文清;高明;高立杰;曹栋;;河北省承德市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9 陈劲;杨贵生;吴秀杰;张莉;;锡林河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秦作栋;山西省中条山区鸟类群落结构分析[J];山地学报;1997年02期
11 赵匠;易国栋;郝锡联;王海涛;;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群落形成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2 常城,;甘肃临泽繁殖鸟类群落及演替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13 陈勤娟,朱曦,葛映川,詹伟君;东明山森林公园鸟类群落生态[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4 李满春;;大通地区鸟类群落生态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5期
15 陈虹合;杨胜;肖熙;粟绒;兰敏;王淯;;沱江内江段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16 张玉峰;徐全洪;高士平;李东明;吴跃峰;;河北滦河口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J];四川动物;2010年02期
17 杨杰;张秀雷;陆钢;李仁贵;岳碧松;冉江洪;;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研究[J];四川动物;2007年04期
18 蔡音亭;王强;张颖;张奕彬;刘天悦;唐仕敏;马志军;;西天目山低山地区人工与自然生境夏季鸟类群落比较[J];动物学杂志;2008年04期
19 孙忻,王丽;北京小龙门森林鸟类群落划分与生态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1年05期
20 陈水华,丁平,郑光美,诸葛阳;岛屿栖息地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晓峰;车生泉;;城市人工绿化带鸟类群落特征研究[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月伟;王明春;;湿地恢复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群落的效应[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邹红菲;孔维尧;杨敏;;补水恢复初期扎龙春季鸟类群落与环境间的关系[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晓龙;郭玉民;柴雨亭;;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鸟类群落比较研究[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俞伟东;唐仕华;陆平;陈坚;虞快;;上海化学工业区(杭州湾地区)春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7年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崔志兴;丁荣权;张友良;高伯平;;上海农田和林灌夏季鸟类群落研究[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金志民;李自亲;张新刚;;牡丹江城市公园春夏季鸟类群落调查分析[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李自亲;宫茜茜;吕尤;杨春文;金志民;;城市鸟类群落与公共卫生安全预警[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余志伟;邓其祥;吴毅;;锦屏二级水电站对鸟类群落的影响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周军;李惠敏;唐礼俊;唐仕敏;吴千红;;城乡景观空间格局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庆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注水恢复期鸟类群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周彤;山地次生阔叶林鸟类群落的确定和结构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志锋;片段化斑块中鸟类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格局[D];浙江大学;2012年
4 刘多;干扰对草原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栾晓峰;上海鸟类群落特征及其保护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海涛;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必成;千岛湖岛屿鸟类多样性格局与海南鳽繁殖生态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陈锦云;安徽沿江湖泊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王小龙;海岛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10 娄远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的生物学、生态学与复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南宁城市鸟类群落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2 王安梦;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高利霞;哈素海湿地鸟类群落的季节动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 于洋;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夏季鸟类群落及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杨亚桥;再引入朱鹮种群栖息地鸟类群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范宗骥;北京西山静福寺林区与地坛公园鸟类群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王际超;独山湖鸟类群落及环境因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8 卢文龙;人为干扰对独山湖和昭阳湖鸟类群落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9 朱文博;湖北五龙河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段成;湖北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生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钟嘉;鸟学界奥林匹克移师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刘生胜;陕北红碱淖成为鸟类的家园[N];中国特产报;2003年
3 洪流 学红;欧洲物种正以惊人速度丧失[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许宁 本报通讯员 张育勇;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保护天津野生动物资源[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5 记者 李凌翌;成都“创森方略”出炉[N];成都日报;2006年
6 苏涛;世界自然基金会首次展示黄海生态区潜在保护区域图[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连向兵;WWF呼吁中韩共建黄海生态保护区[N];中国渔业报;2006年
8 高玉葆;我国北方草原人与自然和谐若干问题[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远帝红;为了滨海湿地永远生机勃勃[N];辽宁日报;2007年
10 尹维纳;WWF首次展示黄海生态区潜在保护区域图[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