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山杨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及利用

白卉  
【摘要】: 山杨(Populus Davidiana.Dode)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乡土树种之一,也是白杨派的重要山地造林树种。其材质优良、木材色白、质轻而软、结构均匀、纹理通顺,是优质的工业原料。本研究以建立在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的山杨种源家系保存林为试验材料,从表型和DNA水平测定了山杨遗传多样性,分析了种源间以及种源内家系间遗传多样性。同时依据208个单株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结合单株材积的性状,筛选出核心库并进行了评价,建立了核心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体系,并对其进行利用进行了的初步研究。旨在为山杨基因资源评价、保护与保存、遗传改良策略制定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并为优良山杨基因资源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果: 1.山杨表型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在种源间和种源内许多性状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尤其是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山杨种群表型性状频率多样度为0.664,种源间为0.018,种源内为0.646;总体水平的Shnnaon信息指数(Ⅰ)为1.469,种源间为0.096,种源内为1.373。根据表型多样性综合指标的聚类结果,可将山杨6个种源划分为两大类,方正、苇河聚为一类,湖上、江山娇、曙光、铁力聚为一类。 2.利用6对SSR引物对6个种源的山杨的遗传关系进行了SSR分析,在引物预期产物大小片段处共扩增出29个位点,其中所有位点均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达到100%。利用Shannon指数与Nei指数估算6个种源山杨的遗传变异,山杨总体的Shannon指数为1.1001,各个种源的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中,方正种源最大,达到1.1111,铁力种源最小,为0.7508。根据Shannon指数的大小将各种源排序为:方正湖上苇河曙光江山娇铁力。所研究的山杨种源总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957,每个种源的Nei指数分布在0.4421-0.5944范围内。所有种源根据Nei指数排列的顺序与根据Shannon指数排列的顺序基本一致。 3.6个山杨种源间的基因分化指数Gst=0.1143,基因流系数Nm为1.9366。山杨种源内的遗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88.57%,种源间遗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11.43%,这说明山杨种源内变异占较大比例。山杨种源间遗传分化指数Gst=0.1143,说明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山杨6个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1.9366,证明山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能够降低局部变异,防止适应性分化。 4.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的山杨6个种源间的遗传关系聚类图,根据Nei's遗传距离利用MEGA软件构建种群遗传关系聚类图。方正、苇河、曙光、铁力聚为一类,江山娇和湖上聚为一类。 5.对208份山杨种质材料以UPGMA法进行聚类,并采取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和分组聚类法,分别在30%、25%、20%、15%、10%的比率下抽取15个候选子集,经过对候选子集遗传多样性参数的比较研究,初步筛选出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20%抽样比率下的核心库T3的42份山杨核心种质资源为最佳核心种质,经分子多样性评价核心库有39种基因型,等位基因Na*4.6667,有效等位基因Ne*2.7288,Shannon指数I*1.1173,Nei指数H*0.6067。核心库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均值差异百分率MD%为15.42%,极差符合率CR79.09%,变异系数变化率VR为90.00%.,达到了核心库构建的标准,’因此认为核心库T3应作为山杨种源家系保存林208个个体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资源进行保存。 6.构建了山杨组培体系,筛选出山杨芽最佳消毒方法是70%-75%乙醇浸泡10-20s,0.1%氯化汞消毒3min左右;最佳繁殖途径是以腋芽作为外殖体离体快繁;山杨芽最适分化培养基为NT+6-BA0.5mg/L+KT0.3 mg/L,分化率最高可达86%,分化系数达到4.32;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M+6-BA0.5mg/L+NAA0.01mg/L+2%蔗糖;组织培养中高温、透气性差的塑料膜、光强不足等因素均显著促进玻璃化苗的发生,其中封口材料是玻璃化发生的主要因子;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M+IBA1.5mg/L+NAA0.01-0.02mg/L+2%蔗糖,生根率高达93.2%,每苗生根数可高达14条。由遗传因素决定,山杨不同无性系生根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移栽应选择茎基部无愈伤组织,根生长粗壮、无污染的健壮苗,移栽基质为1/2珍珠岩+1/2壤土,移栽后5天内湿度维持在70%以上,并且每天喷雾2次,成活率最高可达90%。并确定山杨组培苗在WM+6-BA3.0mg/L+6.5g/L琼脂+2%蔗糖培养基中,可以将保存130天。 7.对于山杨核心库优良基因资源采取工厂化育苗的方式直接加以利用。明确了山杨工厂化育苗生产流程,简化了山杨组培技术体系,将嫩枝扦插方法引入组织培养中,使原有的初始分化—继带增殖培养—生根培养—营养杯已在四个阶段减少到初始分化培养—继代增殖培养—试管外生根三个阶段,缩短生产周期1-2个月;针对不同移栽容器采取不同的移栽方法,并对山杨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规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连帅;王瑞云;马跃敏;刘笑瑜;季煦;;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李南南;孙淑珍;吴群;程西永;刘华荣;毛瑞喜;李斯深;;山东省及部分外省育成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8年05期
3 焦禹顺;任福森;郭志伟;陈昊放;刘贺娟;孙强;;螺丝椒种质多样性分析及专项核心种质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18年09期
4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年第14卷总目次[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年06期
5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年第15卷总目次[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年06期
6 陈雨;潘大建;杨庆文;刘斌;范芝兰;陈建酉;李晨;;广东高州野生稻应用核心种质取样策略[J];作物学报;2009年03期
7 王美兴;姚坚强;张莲英;朱金庆;;鲜食玉米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J];浙江农业科学;2013年10期
8 李丹婷;夏秀忠;农保选;刘开强;张宗琼;梁耀懋;;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广西植物;2012年01期
9 刘果;谢耀坚;陈鸿鹏;吴志华;;中国引种桉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7年11期
10 陈学军;雷刚;周坤华;方荣;;蔬菜核心种质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11 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蔡志翔;许建兰;;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J];园艺学报;2013年01期
12 钟永达;赵善文;程泽龙;李彦强;刘立盘;杨爱红;孙小艳;刘腾云;刘淑娟;肖亮;周华;吴照祥;蒋祥英;余发新;;基于种苗表型初步构建中国樟树核心种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荷艳;管洁;吕英民;;观赏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2 李银霞;安丽君;李天红;;桃初级核心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舒金帅;刘磊;王静;张菡;冯晶晶;白金瑞;孙晓荣;智晓娜;崔亚楠;鲁晓晓;高杰;彭刚;李君明;;加工番茄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4 李佐;陈和明;肖文芳;吕复兵;;利用表型数据构建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A];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刘公社;徐夙侠;刘志鹏;舒庆艳;;羊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和AFLP分子标记评价[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钟亮;徐亮;刘彦群;焦阳;刘书禹;谌苗苗;;基于EST-SSR标记的柞蚕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蚕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7 钟亮;徐亮;刘彦群;焦阳;刘书禹;谌苗苗;;基于EST-SSR标记的柞蚕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8 马琴;;江西副沙鳅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A];江西省水产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21年
9 曹联飞;苏晓玲;赵东绪;华启云;胡福良;;浙江中华蜜蜂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A];2000—2018中国蜂业科技前沿[C];2019年
10 梁瑞圆;陈晓勇;孙洪新;崔雪霞;孙少华;敦伟涛;;河北小尾寒羊mtDNA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11 何燕燕;;使用Nad叶绿体标记分析芒和五节芒的遗传多样性[A];人文与科技(第六辑)[C];2020年
12 苏一钧;王娇;戴习彬;唐君;赵冬兰;张安;周志林;曹清河;;303份甘薯地方种SSR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技术创新与遗传学发展”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3 沈全宽;Adeniyi C.Adeola;彭旻晟;张亚平;;非洲珍珠鸡的遗传多样性及环境适应[A];2018中国遗传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14 徐海风;程保山;杨加银;;江苏省育成大豆品种(系)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5 王军;宫丹妮;杨杰;范方军;朱金燕;李文奇;王芳权;仲维功;;江苏省不同类型粳稻主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6 丁敬波;董在杰;朱文彬;苏胜彦;公翠萍;阎明信;;利用TRAP标记分析8个福瑞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7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日程安排[A];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C];2012年
18 沙伟;林琳;郑云梅;;小仙鹤藓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19 张春雨;陈学森;张艳敏;苑兆和;刘遵春;王延龄;;分子标记构建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方法研究[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0 刘延吉;耿书;;辽宁地区5种野生软枣猕猴桃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第四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白卉;山杨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及利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春雨;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群体遗传结构与核心种质构建方法[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3 陈远孟;香稻遗传多样性与香味基因定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谢华;中国大豆预选核心种质代表性样品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5 何承忠;毛白杨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鲁仪增;国槐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无性系分子鉴别[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9年
7 王重荣;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新基因发掘[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建成;构建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新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Saif Ul Islam;中巴蜻蜓分布和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单链DNA病毒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10 陈彬龙;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鸡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11 马金星;新疆紫花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利用潜力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12 徐兴兴;矮牡丹的遗传多样性及栽培牡丹起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13 员瑗;中国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及全基因组信息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14 吴华;中国区橡胶树白粉菌分类进化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8年
15 孔杰;海岛棉遗传多样性及对纤维性状的关联分析与转录组学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16 余惠文;柚遗传多样性及叶片渐绿性状突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17 白立景;比较基因组学鉴定我国野猪亚种分类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18 夏法刚;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药食品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19 李琦;麦田雀麦生物生态学特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20 解庆;柴松分类地位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杜娟;粤东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初级核心种质构建[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2 胥婷婷;青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国强;大白菜核心种质的构建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张博;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5 江漫华;基于表型和遗传多样性的野牛草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初探[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年
6 黄金艳;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多样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7 彭枫;菠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与利用[D];上海师范大学;2022年
8 徐宁;中国小豆核心种质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苏丽巧;部分小麦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叶婵娟;广东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核心种质构建[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年
11 李慧;我国栽培平菇种质资源评价及核心种质构建[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2 朱莉;山西省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13 石磊;籽用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核心种质库的构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14 吴星波;豌豆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5 马成涛;红桤木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6 孙亚强;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D];塔里木大学;2016年
17 吴项丹萍;湖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核心种质初选[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18 刘鑫铭;葡萄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构建[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19 李国营;谷子初级核心种质的品质性状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0 张浩;中国栽培花生核心种质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张雯雯 通讯员 高洁;少数民族庭院有效保存物种遗传多样性[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张晴丹;破解中国栽培杏遗传多样性丰富之谜[N];中国科学报;2021年
3 徐徐;研究揭示为何抹香鲸遗传多样性低[N];中国科学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中国的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丰硕[N];科技日报;2001年
5 孙利华通讯员 潘永;全国小麦核心种质有效利用研讨会在洛召开[N];洛阳日报;2008年
6 记者 华凌;遗传多样性影响人类身高和思维[N];科技日报;2015年
7 卞晨光;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刻不容缓[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8 赵熙熙;墨西哥人具有惊人遗传多样性[N];中国科学报;2014年
9 记者 焦亮 实习生 卢斌;切实做好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棉花的研究推广工作[N];新乡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吴仕丰;为设施农业提供支撑 为温室农户增收助力 全市工厂化育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N];朝阳日报;2012年
11 陈祥临;宝智水产打造高科技工厂化育苗基地[N];中国食品报;2021年
12 郭文强;我市农村实现水稻工厂化育苗全覆盖[N];盘锦日报;2012年
13 记者 孔爱群;我省四成水稻种植实现工厂化育苗[N];辽宁日报;2015年
14 记者顾璐璐 实习生洪璟;工厂化育苗千万株造福农家[N];南通日报;2011年
15 特约记者 柏斌;云南工厂化育苗示范成效丰[N];中国花卉报;2012年
16 永学林;元谋县蔬菜工厂化育苗初显成效[N];楚雄日报(汉);2009年
17 记者 秦炜;1500万元工厂化育苗中心建成投产[N];武威日报;2008年
18 本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吴婷;全球作物表型研究“中国方案”呼之欲出[N];科技日报;2019年
19 记者 胡德荣;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获最新成果[N];健康报;2009年
20 赵熙熙;新几内亚岛民最具遗传多样性[N];中国科学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