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营养状态评价
【摘要】:
本研究在海浪河斗银河段至牡丹江的入口区段设置了10个站位,于2009年5月、7月、9月和11月采样,对浮游植物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同时对相应的水环境因子进行检测和分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凭借多样性指数、综合营养指数等方法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通过Pearson分析和灰关联分析探讨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牡丹江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以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期间共采集并鉴定到浮游植物8门208种,以硅藻门最多,97种,绿藻门次之,77种,蓝藻门15种,黄藻门8种,裸藻门6种,隐藻门和甲藻门各2种,金藻门1种。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48×105 ind./L和3.89mg/L。对其进行相关分析,每个季节丰度和生物量显著相关(p0.01,p0.05)。
海浪河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全年变化范围在2.50-3.85之间;Margalef指数全年变化范围在2.21-4.46之间;Pielou均匀度全年变化范围在0.43-0.93之间;不同季节、不同采样站位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时空差异显著,从季节分布来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秋季夏季春季冬季,Pielou均匀度指数:秋季夏季冬季春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从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总体表现为10#最高,8#和9#最低。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生物量、丰度和环境因子之间除透明度和pH外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丰度和生物量,在每个季节都显著正相关(p0.05,p0.01);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各不相同,春季,水温与生物量和丰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p0.01);DO在春、夏、冬三个季节与丰度和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在秋季相关不显著(p0.05);COD除了夏季和冬季与丰度和生物量显著相关外(p0.05),其他季节相关均不显著(p0.05);TN和TP均在春、秋两季与丰度和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p0.01),冬季仅和丰度相关显著(p0.05),夏季相关不显著(p0.05)。
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季节的chl-a都可以很好的反映浮游植物丰度的大小,关联度排序位于前列;春季对浮游植物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水温,其次是TN,夏季COD对浮游植物影响最大,其次是DO;秋季对浮游植物影响最大的两个环境因子依次是TP和TN春季;冬季依次分别为TN和TP。
海浪河水质营养状态在不同季节,不同站位时空差异显著,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水质最差,夏季秋季水质稍好,冬季综合营养指数最低水质相对最好,但都达到富营养化水平;从不同站位的空间变化来看,整体水质均达到富营养化,支流8#、9#站位的水质营养程度最高,水质严重富营养化,上游10#水质营养程度相对较低,水质较清洁。大量污染氮、磷的排入是导致海浪河水体富营养化以至藻类暴发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控制和并治理修复。
|
|
|
|
1 |
高坤乾;顾继光;韩博平;;三座不同营养类型水库春季细菌生理群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2006年03期 |
2 |
蒙珍金;覃盈盈;;珍珠湾海域水环境状况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
3 |
董少杰;赵维军;李艳梅;贾春泽;;青岛市重点水源地水库营养状态与营养源的特征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2期 |
4 |
;磷酸二氢钾肥料的生产与施用[J];化肥工业;1978年02期 |
5 |
朱爱民,余秋梅,黄学才;长江流域9座大型水库水体营养状态评价[J];水利渔业;2001年06期 |
6 |
杨扬,刘明清,吴振斌,韩静磊;亚热带水体营养状态定量评价及预测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1年03期 |
7 |
闫海涛;盘锦市水库现状监测及评价[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年01期 |
8 |
覃雪波;马成学;黄璞袆;刘曼红;于洪贤;;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及营养现状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S1期 |
9 |
曾光明,卢宏玮,金相灿,徐敏;洞庭湖水体水质状况及运用小波神经网络对营养状态的评价[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0 |
周保华;潘恒健;谷长强;;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区研究进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03期 |
11 |
周艳荣;马文斋;高振会;;唐岛湾海域营养状态及有机污染状况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S2期 |
12 |
陈晓江;;城市河湖水质参数关系及营养状态的评价方法[J];技术物理教学;2010年01期 |
13 |
辛红云;陈志军;乌兰;;艾比湖水质现状及营养状态评价[J];盐湖研究;2010年03期 |
14 |
梅雪英;张修峰;史利江;郑丽波;;淀山湖水体氮与叶绿素的时间格局转变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6期 |
15 |
周艳荣;唐伟;赵蓓;杨东方;张友篪;;山东威海双岛湾海域营养状态及有机污染状况分析[J];海洋通报;2008年03期 |
16 |
张智;杨冬雪;王斌;方晓先;汪玲丽;;某人工湖成库初期水环境特征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
17 |
秦洁;吴献花;高卫国;;杞麓湖富营养化控制因子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
18 |
任铁军,包立军,雷大光,申长军,王宝;中蒙边界河湖水质现状及其评价[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8年04期 |
19 |
王雨;卢昌义;谭凤仪;唐森铭;;深圳红树林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与营养状态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1期 |
20 |
张晟;李崇明;郑坚;刘婷婷;曾凡海;付永川;;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营养状态季节变化[J];环境科学;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