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刺五加改善果蝇睡眠作用的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
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在基因水平探讨刺五加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
方法:
本实验采用果蝇活动监测技术和夜间亮-暗交替刺激剥夺果蝇睡眠的方法,研究刺五加对正常果蝇和果蝇睡眠剥夺模型的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果蝇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刺五加对果蝇睡眠-觉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中数据分析技术探讨刺五加改善睡眠的机制。
结果:
1、雌果蝇攀爬指数在1日龄到32日龄内稳定的保持在最高水平;雄果蝇攀爬指数在1日龄到22日龄内稳定的保持在最高水平;7日龄到17日龄的雌、雄果蝇的攀爬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2、雌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指数随日龄的变化, 2日龄到12日龄时呈增加趋势,12日龄到32日龄时呈降低趋势;雄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指数随日龄的变化,2日龄到22日龄时呈增加趋势。
3、7日龄的雌、雄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雌果蝇总睡眠时间明显少于雄果蝇(P0.01);雌果蝇的睡眠主要集中夜间,而雄果蝇白天的睡眠时间和夜晚的睡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4、夜间亮-暗交替刺激均能显著降低雌、雄果蝇的睡眠时间(P0.01)和睡眠指数(P0.01)。
5、0.125mg/ml的地西泮对雌、雄果蝇的亮-暗交替刺激睡眠剥夺模型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指数有明显的恢复作用(P0.05)。
6、0.125%-1%的刺五加对均能显著增加雌、雄果蝇睡眠总时间(P0.05)和雌果蝇的睡眠指数(P0.05),0.25%的刺五加可极显著增加雌、雄果蝇睡眠总时间(P0.01)和睡眠指数(P0.01)。
7、0.25%的刺五加给药4d-7d能极显著增加雌果蝇的睡眠总时间(P0.01)和睡眠指数(P0.01);0.25%的刺五加给药2d-7d能极显著增加雄果蝇的睡眠总时间(P0.01),给药4d-7d能显著增加雄果蝇睡眠指数(P0.05)。
8、0.5%和1%的刺五加能显著增加雌果蝇睡眠剥夺模型的睡眠总时间
(P0.05),0.25%-1%的刺五加能显著增加雌果蝇睡眠剥夺模型的睡眠指数(P0.05);刺五加对雄果蝇睡眠剥夺模型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指数均无显著性影响。
9、1%的刺五加给药2d-7d能极显著增加雌果蝇睡眠剥夺模型睡眠时间(P0.01),给药3d-7d能显著增加雌果蝇的睡眠指数(P0.05)。
10、1%的刺五加给药4天,可使果蝇头部194个已知功能基因差异表达,上调基因80个,下调基因114个;夜间亮-暗交替刺激,可使果蝇头部184个已知功能基因差异表达,上调基因83个,下调基因101个;1%的刺五加给药4天和夜间亮-暗交替刺激共同作用,可使果蝇头部685个已知功能基因差异表达,上调基因188个,下调基因497个。
结论:
1、果蝇攀爬指数随日龄增加逐渐降低。
2、雌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指数随日龄的变化,在12日龄前呈增加趋势,之后呈降低趋势;雄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指数随日龄的变化,2日龄到22日龄时呈增加趋势。
3、浓度为0.25%-1%刺五加可明显改善雌、雄果蝇的睡眠-觉醒周期;刺五加改善雌、雄果蝇睡眠-觉醒周期的最佳给药方案:0.25%的刺五加,给药时间≥4天。
4、浓度为0.25%-2%刺五加可明显改善雌果蝇的睡眠剥夺模型的睡眠-觉醒周期,刺五加对雄果蝇睡眠剥夺模型睡眠-觉醒周期没有改善作用;刺五加改善雌果蝇睡眠剥夺模型睡眠-觉醒周期的最佳给药方案:1%的刺五加,给药时间≥3天;。
5、刺五加改善果蝇睡眠的作用,是以dco、slo和DopR2等基因为主要参与者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多基因共同调节的结果。
|
|
|
|
1 |
侯振荣,孙立新;刺五加口服液定量方法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2 |
赵春香,金京顺,李春实,张莉,章贵杰,陈俊龙;薄层扫描法测定刺五加口服液中异秦皮啶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8年01期 |
3 |
扬成君;陈秋红;杨义军;张利华;姜在福;郭凤鸣;吴建良;宋思聪;;人参多糖、刺五加提高冷适应能力的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1994年04期 |
4 |
金焱;姚会敏;;刺五加口服液中刺五加总皂苷的含量测定[J];黑龙江医药;2011年01期 |
5 |
李文兰,王伟明,张洪娟,丁振铎;HPLC法测定复方刺五加口服液中丁香甙的含量[J];中国林副特产;1998年03期 |
6 |
宋淑凤;鲍江涛;张秀娟;台宝山;刘兰茹;熊晓滨;刘丽文;;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剌五加制剂中异秦皮定的含量[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7 |
薛志杰;赵玉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VC口服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
8 |
吕微,杨义军,赵懿峰,姜在福;刺五加对冷适应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年05期 |
9 |
刘继平;蜂疗不是骗人的[J];蜜蜂杂志;2003年09期 |
10 |
况时祥,谢敏,杨丹,张鉴梅,彭华容;刺五加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4年01期 |
11 |
滕宝霞;刘迺发;徐培元;;大肠杆菌在口服液体制剂中存活实验[J];中国药事;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