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内经》和《伤寒论》,运用训诂与考据的方法,对证的渊源进行了辨识,认为蹬与证是繁简关系,證与症是古今关系。探讨了证、症、证候以及病的区别。
通过对证的多种现代定义的分析,将证的现代定义归纳为三类:现象定义、本质定义和其他定义。初步的界定了证的内涵及外延,进一步明确了证的定义,认为证是疾病发展到某阶段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集中反映出疾病的原因、性质、范围、动态等病理因素。同时,它又是一个综合性的诊断概念。证具有五大属性,即唯象性、反应性、思辩性、时相性和整体性。证的构成要素包括体质、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等六个方面,划分了证的结构与层次,将证分为基本证、复合证、兼杂证三级,总结出证候的命名规律、组成模式及分类原则。
具体分析了辨证论治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辨体论治、审因论治和审机论治,其主要方法有抓主证和方证辨证。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是历史与现实的要求,并以辨证与辨病的分期举例说明。
本文将各种具体证候按证的构成因素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划分,尝试建立证候统一辨证分类体系,以使中医辨证理论更加完整、规范。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