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

李长君  
【摘要】: 中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几千年来,中医药在中风的预防和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降低病死率、减轻致残率都有突出贡献。 针灸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因其具有疗效确切、便于操作、副作用小、安全等特点,所以,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针灸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历代中医方书汗牛充栋,关于中风防治方面的大量有效经验结晶,多以零散的形式存在其中,即不便于查阅,也无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针灸治疗此病方面亦是如此。 本文从历代文献中分析了中风病名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最初的只有中风类似症状的描述,直至最终确立为卒中,澄清了对中风病名的认识。并从外因、内因、内外因并重角度对中风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进行文献整理,明确了中风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进而确定相应的治法治则。 在对重要的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整理分析过程中,通过对其用穴规律及刺灸法的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中风病主症、兼症的主要穴位,整理出针灸治疗中风病的高频次处方。并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经络选择倾向和经穴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辨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丽红;;中风血瘀致病说文献探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01期
2 崔海;;《针灸大成》中有关中风病的文献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李红香;戴慎;;中风病名探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梁润英;黄金娜;赵文峰;李具双;张方毅;;明清时期中风病外治方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5 刘伍立;欧阳建军;黄博辉;;中医文献对中风病的阐述与述评[J];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10期
6 金炫;;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资料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9期
7 王薇;“全国中医中风病医疗中心”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成立[J];中医教育;1996年03期
8 罗琦,周福生,黄志新,梁雪芬,陈瑞芳;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体表结肠电的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16期
9 赖世隆,郭新峰,梁伟雄,温泽淮,王奇,老膺荣;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3期
10 郑国庆,黄培新,刘茂才;出血中风病因病机的发展及阐发[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1 ;治疗模式先进 技术全面过硬——快速发展中的湖南省中医院中风专科[J];中医药导报;2009年07期
12 周筱斋;;通腑祛瘀、清化痰热疗中风[J];江苏中医药;1985年10期
13 吴飞,杨丽华;杨继洲中风病防治探要[J];四川中医;1990年03期
14 王占华;;试论痰瘀互结与中风[J];陕西中医;1990年02期
15 张立平,张鲁宁;从内风特性谈中风发病与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16 胡建妙;家有中风病人[J];中国保健营养;1996年06期
17 申太玉,申锦林;中西医结合诊断中风病的思路和方法[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11期
18 陈海燕,金杰,张荣欣,张学文;王清任对中风病的贡献[J];现代中医药;1997年05期
19 ;中风偏瘫分九型 一症一药显效能——记中风病专家殷西文大夫[J];中国保健;1997年05期
20 陈荷兰;中风病辨证施护[J];广州医药;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学文;邹忆怀;;中风病急性期证候变化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相关性研究[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邹忆怀;;中风病康复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王业梅;王键;;中风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述评[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金生;王莹莹;;孙思邈中风病防治思想探讨[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安基;;王永炎院士中风病论——建立完善的中风病中医理法诊疗体系[A];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海秀琴;张佳露;;舌诊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A];四诊研究论文汇编[C];2000年
7 张刚;温扬智;张志钧;张丽玲;;中风病证中痰瘀相关的理论与对策的研究[A];2003'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葛健文;;从外风论治中风病[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久林;;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观察[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10 程海英;;体质辨识在中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君;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孙知焕;中风病的中医治疗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郑庆海;中医儿科历史文献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王盛春;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中风前病”针灸干预方案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李燕宁;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宋歌;中医酒病证治理论总结与解酒方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陈天才;巨刺法介入时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康复程度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张明;黄褐斑与情志因素相关的中医文献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谭奇纹;汉代及汉代以前经络腧穴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许越;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春霞;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及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翁銮坤;缺血中风诊断标准(行业标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孙茜;音乐疗法的中医理论源流与应用的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黄秋丹;透穴针法现代应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李大鹏;从中风病病机证治规律看《中医基础理论》“内风”病机学说的缺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顾兆伟;通络救脑注射液治疗中风病(风火上扰、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文珊;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用药方略的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乔胜楠;头针快速提插捻转法为主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王月;熄风通脉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阳亢风动证)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熊桂华;注射用灯盏细辛酚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生;中风病多怪痰[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杨春;中风病家庭护理应做好“五防”[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3 苏晓华 刘道安;美国患者称赞中医药神奇疗效[N];健康报;2006年
4 丁元庆 杨军 张安玲 吴建林;论中风病的痰热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杜侃 卢明 杜宝新;中风病证候研究应着眼于理论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李郇 本报记者 陶阳;辽宁中医药大学与本溪合建新校区[N];辽宁日报;2010年
7 本版编辑  王淑军 陈枫 胡延滨 张影 邱瑞贤 甘远洪 王淑军;中医药让广东如虎添翼[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方宁;勇于和“癌症”搏斗的天使[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刘晓王飞;南京中医药大学董事会成立[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记者 周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竞争力排第一[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