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面对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化学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其自身的学科特性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系统分析等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而创造性的活动一定是开放的,创造性的思维一定是发散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发展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中化学课堂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其教育哲学的逻辑内涵和教育功能的应用外延,都有着天然的合理性和广泛的发展性,对于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问题概述部分。分析了新课标对化学课程的新要求,探讨了我国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化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发展历史,提出了论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涵与模式研究。研究了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概念内涵,并对概念内涵进行了具体性的分析说明。另外,探讨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流程和实施原则。
第三部分: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调查对该模式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师在应用此模式时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根据教学模式,结合实践调查情况,针对各教学环节讨论了具体实施策略。
第五部分: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根据提出的模式结合具体课程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并对案例进行了分析讨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教育系统论的角度对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概念内涵进行了具体性的分析说明,并据此进一步优化设计了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提出了该模式教学应用中通过学生学习行为这一维度评价其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